清水之泉
(2019-05-20 08:37:49)
清水之泉
清水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属于黄土高原粱峁沟壑区,呈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润,植被良好,山川秀美,以“清泉四注”而命名,县城区域比较出名的泉水,有城东南泰山庙山脚下的“灵湫泉”,县城中心位置的东贯泉(又称惠泉),城西永清堡下的西贯泉,县城东部10公里汤浴河下游区域,有氡硫酸盐钠钙型高热的温泉。另外,水流较小的还有城南上水沟泉、城东八里铺的三眼莲泉、西李沟泉等,皆清澈见底,流水终年自溢成溪,冬夏旱涝常流。
先说一下“灵湫泉”,其地理位置位于城东泰山庙山脚下,民间又称“岱庙神泉”。由于水质优良,水量充沛,为东关及沙鱼沟一带居民的生活水源。1989年,鉴于此泉水质甘洌爽口,适宜于酿酒,清水老酒厂从西关三五里铺迁址此泉附近,并利用该泉建起酒厂,经过精心用杂粮酒曲泉水酿造勾兑的上邽特酿、清水特曲、上邽特曲,以及浓香型的白瓷双瓶的神泉亭、沙棘果酒与维建他饮料,都曾经在市场上畅销享誉一时,在省内外评审中多次获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后来聘请四川酿酒师调制生产的“充国酒”,成为酒中上乘精品,“充国酒”以优质的高粱为原料,中高温小麦大曲为糖化发酵剂,采用本地“神泉”水和传统及现代科技成果酿造,其有“泸头茅尾”的风格,以“清澈如水晶,香纯似幽兰”绵甜醇厚与回味悠长的品质和口味,1992年曾在首届泰国曼谷国际名酒博览会上荣获金奖。目前酒厂被昊峰集团兼并,成为昊峰集团旗下的企业,生产天河系列的白酒,虽然包装考究,口味品质亦不如前。
东贯泉俗称文泉,原在文庙前(现为原泉小学),民国期间文庙内为原泉书院,泉为石砌的方形明泉,群众用水多用桶汲取,文宗孔庙和不竭涌动而出的泉水,可谓是清水文脉之所在。1970年移于永清路北,设置贮水池,上建房屋,屋壁朝北安装五孔铁管,泉水从管道涌流而出,水流清澈,当时为城区人民生活主要水源,因近年在原泉小学前左右两侧深挖地基开发地产建楼,水质有所污染。现流水为群众日常洗涤之用。
西贯泉在县城西关永清堡下,三泉连贯,其水相通,称“西贯泉”,泉水自溢,积水成池,澄澈见底,池畔垂柳,鹅鸭群戏。据清乾隆年《清水县志》记载:“池内原种荷花,池塘周边所住人家,早晚炊烟缭绕,故称“清泉烟柳”,原为“清水八景”之一。后来因拓建南环路,路面从永清堡山脚下穿过,泉水被埋压路面之下,过南环路向北建有小型花圃公园一处,只在公园东侧留有一小方形取水口,用绳子吊桶上下取水,泉水在地下汩汩流动,如闻泣幽咽,却黑暗不见天日,实为可惜也!公园居中有圆台,台中央有鳞爪飞扬昂首翘尾雕塑的主龙一条,绕圆台四周有六条小型雕塑的从龙,面向主龙昂首竖尾而卧,造型灵动,栩栩如生,有些像张衡制作的地动仪结构的模样,只不过围绕地动仪周围的是蟾蜍,它们形态物像不同罢了,周围有花园草圃,虽为华丽,却没有往昔的精致和趣味!1937年抗战爆发日寇入侵,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大片国土沦丧,中华民族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清水作为抗战的大后方,1938年永清堡上成立国立第十中学,有豫、晋、鲁、东北等地许多流亡漂泊的青年学子在此求学,本县学子也参与其中,曾经先后分设高中、师范、初中、小学分部,极盛时期师生达3千人左右,在当时条件简陋非常艰苦的条件下,国立十中遵循:“成德达才,敬业乐群”的校训,校风严谨,教师认真,学生刻苦,培养造就出一大批人才,许多校友在后来国家建设中的政经科教文方面多有建树。国立十中从河南东迁清水,给具有历史悠久的上邽古城增添了光彩,给清水人民带来了文明与进步,成为清水教育史上光辉的篇章,具有重大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抗战期间,本县民众纷纷捐粮捐物,也有青年才俊参军入伍,积极投身抗日战场。抗战胜利后,1946年6月学校东迁河南新乡。后改建的清水一中雄踞永清堡上,鸟瞰县城,现有石条台阶蜿蜒曲折沿山而上,半山石舫门额有当年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题写的“清水中学”遒劲有力的四个大字,为现在永清堡上的清水一中增色添彩不少!
清水温泉森林公园位于县城东北约10
公里的汤浴河畔,此处海拔1420
米,这里山高谷深,满坡披绿,松柏密植,桃树参差栽植其间,春日桃花绯红,如霞似锦,丁香花紫,芳香浓郁,花香鸟语,汤浴河水潺潺流淌,环境非常幽静。泉水是从花岗岩和变质岩的接触带附近涌出,主要含水层在花岗岩的裂缝,原有的一处天然自涌泉水温达54摄氏度,日涌水量540吨,为含氡的硫酸根钠钙型热泉水,泉水中含氡、矿物质及多种微量元素,浸浴时能不断刺激人体神经末梢和感受器,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新陈代谢,有舒筋活血的作用,对慢性风湿性关节炎、神经衰弱、慢性肠胃炎、早期高血压、银屑病、湿疹、皮肤搔痒,各种神经炎均有独特疗效。此泉明代已成为“陇上胜迹”,明崇祯15年(1642年),巡查御史李悦心畅游温泉,喜悦异常,诗兴勃发,赋诗一首,勒石刻文记事,留有石碑一块,诗曰“水性原皆冷,此泉何独温?天留千载泽,池贮四时春。善洗身心病,蒸销眼耳尘。好乘天际马,洒鬣暖吾民”。清代县令朱超遗有“香胜华清”的石匾一块。民国期间,由秦陇督军李及兰与县长黄炘主持重修温泉屋舍,将温泉命名为濯缨池,撰写《濯缨池记》记载盛况,其颂歌曰“陇山之麓,渭水之滨,天赐流泉,滢净温馨,洗尘涤滤,媲美华清,放牛归马,濯足濯缨”。1957年建有甘肃省工人疗养院,当时由甘肃省工会管辖,后来移交地方经过改建扩建装修,温泉现分为昊峰集团温泉度假村、大地温泉森林公园、省体育训练基地三部分,是一处集沐浴疗养、避暑、度假,休闲娱乐、开会接待、森林旅游为一体的天然乐园,温泉不仅为本地群众洁身沐浴提供了便利,也使外地游客络绎不绝慕名前来旅游度假,为近年每年度6月份举办的中国丝路甘肃清水温泉旅游度假休闲养生节提供了注脚。
正因为温泉之水千百年来不舍昼夜汩汩涌动,具有喷涌而出不竭的活力,这里涌出暖流的泉水,使人联想到女乳的温暖和丰足,这种女性般的温暖与丰足,正是清水温泉的生命之源!!!
悠悠清水,泉水涌动,正因为这泉水的涌动流淌,使清水这块山清水秀古老神奇的土地上充满神韵,增添了无限魅力和风采,这清澈透明的泉水,应该也是清水纯朴明净的父老乡亲的精神的外化,性格的象征。清水这个雄踞大西北在丝绸之路上的县城,虽然在古代历史上有兴旺也有衰落,与外省自然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相比,土地不够肥沃,经济不够发达,县城乡镇不够繁华,但是我坚信勇敢、勤劳、朴实、肯干的清水人民,一定会在西部大开发和精准扶贫攻坚的实践活动中,抢抓发展机遇,绘制宏伟蓝图,早日脱贫致富,在不懈努力和开拓创造中,使清水的明天更加辉煌和美好!!!
2015年6月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