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堡的两棵树
在家乡山村背后正中的位置,有座高耸而挺拔的半圆状的大山,山顶之上有座用黄土夯筑而成圆形土堡,不知是何年代和时间筑建的,据传说当时是为防范匪祸战乱保境安民而修建的,因为经历太久的沧桑岁月,遭受到无数次自然风雨侵蚀和洗礼,当然其中还有人为因素的破坏,到如今山顶的土堡周围墙壁,早已成为残墙断垣、面目全非的可怜败落之状了。唯有山堡正中两颗柳树却依然健壮,每到春夏季节枝叶繁茂,浓荫匝地,犹如伞盖,清凉蔽体,依然生机盎然,两树并列同生共长,不知是先有树,后建堡,还是先建堡,后植树,无从探查考究。不过从山脚下的村落向上仰望,村、山、堡、树就连为一体,成为有序的排列结合了。由于两颗柳树理所当然、当仁不让地站在村庄的最高处,有着居高临下的特殊地理位置,多年来生长在本乡本土,它们挺拔傲岸地俯视关注着山脚下村庄的原因,因此就成为村民情感世界与灵魂深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无论在异地他乡务工村民的心中,还是在本村进行劳动生产的乡亲视野中,山堡的两棵树已经融化凝固成一道靓丽的自然景观,它巍然屹立的身姿形象已成为村庄的标志和象征。
早年听村庄的老人讲述,本村现在称作上集的地方,原本是有商贸集市繁华热闹的地方,附近叫做“店子湾”地方至今有几口残破窑洞,据说在当时是人畜停留的歇马店。不知在何年夯筑山堡墙壁开挖地基时,传说曾经挖出一对玉瓶,玉瓶当时不慎被挖土者弄碎,玉瓶中的玉液琼浆便沿山而下,流入村下的沟谷溪水中,从东向西流淌,液浆的清流流至名称“白驼”的地方因地势阻挡而停留,形成了现在白驼镇的集市。据说是因为玉瓶破碎液浆流淌气脉散失的缘故,从此以后本村集市一蹶不振,江河日下,直到最终自行消失。这种说法本身不过是传言而已,不足为信。但前些年人们在上集上修建房屋时,有人挖出古时的砖瓦、秤砣、陶瓦器皿、铜钱等却确有其事,为这个曾经存在的集市也算提供了一些佐证凭据。这其实也不过是名不见经传的有趣味的故事罢了。
山堡的两棵柳树,因为年长日久,现在树皮陆离斑驳,形如龟甲,条纹纵横,因经受沧桑岁月风雨侵蚀的磨练考验,显得已经很苍老了,但是每到春暖花开的时节,他们的枝条依然发芽,细叶依然翠绿。两棵树如同孪生的兄弟姐妹,或更准确的讲,应该像是一对对爱情忠贞不渝、矢志不移的夫妻树,它俩忠实的坚守在它们山堡家园,它俩不离不弃、相濡以沫、栉风沐雨、并列站立、朝夕相伴、同生共长,虽经岁月变迁,却温馨从容,淡泊宁静,演绎着《诗经》中所说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地老天荒经典爱情,历经人间风雨沧桑却恩爱无悔。
它俩如钻石般光彩夺目、恒久不变的爱情,天上的日月星辰可以作证,地上的花草树木可以作证,生存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可以作证。所以两棵树的美好爱情是天长地久、海誓山盟的充满魅力的爱情。
每到盛夏,骄阳如火,两棵柳树华盖蔽日,蝉声噪鸣其间,枝条经山风吹拂灵动飘逸,而似二月春风剪出的细叶,这时也欢畅地婆娑抖动摇曳生姿,它们为山野牧牛和放羊的乡民,提供出一片可以休憩的清凉绿荫,真可谓如诗所云;“树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而它们居高临下、端庄挺拔、凝视天空与俯瞰苍生的并列生长的树影造型,却永远成为乡民举目遥望中的精神家园和内心的情感寄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