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聊斋志异》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聊斋志异》代表文言小说高峰的回归,文言小说从唐代传奇小说创立高峰之后,小说的文体形式,在经过宋、元、明三代漫长的岁月里,文学创作历代从未间断,但总得来说是神情疲惫,气力不佳,气韵神采不足,但经历数百年的艰难曲折和披沙拣金式的营养积累之后,小说创作在明末清初运行到中落与复兴的临界线上。而薄松龄倾其一生心血写成的“愤世嫉俗”之作《聊斋志异》,却以其众多的作品,丰富的内容,精湛的艺术,当仁不让一枝独秀攀上了文言小说的巅峰,它不但使宋代以来的大部分小说黯然失色,而且从总体上来看,由唐代传奇构成的文言小说的高峰与它相比也要逊色一筹。
文言小说《聊斋志异》,共计有491个短篇故事,属于文言小说集,体裁特点体现在志“异”上。在成书之初,它就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后来被译成多种文字,传之海外,成为世界文学中的瑰宝。它和清代纪昀的《阅微草唐笔记》、袁枚的《新齐谐》<又名子不语>,三部小说鼎足而立,各具特色。
一、《聊斋志异》思想内容:
作者蒲松林由于社会地位低下,生活贫困艰辛,又长期科考失意,怀才不遇仕途无望,使他对黑暗现实有所认识,对人民的疾苦有所同情,因此他把满腔愤慨之情抒发在《聊斋志异》的创作中,以花妖狐魅故事寄托对人生愤慨,汇集这种愤慨的放肆言论来针砭时弊。表达作者对邪恶的惩治,对正义的歌颂,对反抗的赞美,对理想的憧憬。把关注的视野目光投向整个社会人生,机锋所向犹在官府。
《聊斋志异》按内容情节分为四类:
①抨击封建社会政治黑暗、腐朽与丑恶,鞭挞贪官污吏土豪劣绅的各种罪行,控诉统治阶段对人民的残酷压迫,歌颂人民的反抗斗争精神。
如作品:《促织》、《窦氏》、《梦娘》、《南三复》、《席方平》、《梅女》等。
②揭露科举制度对封建社会知识分子的毒害,抨击科举制度各类弊端。如作品:《考弊司》、《司文郎》、《王子安》、《贾奉雉》、《叶生》等。
③反对封建礼教、封建婚姻制度的束缚,歌颂纯洁美好爱情。如作品:《婴宁》、《莲香》、《鸦头》、《细侯》、《红玉》等。
④作品增强了对现实生活的干预与批判意识,拓展了文言小说的艺术功能。
二、《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
《聊斋志异》不仅具有高度思想性,而且具有高度的艺术性。所写的大多数是幻异故事,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产物。作者从民间故事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并继承了六朝志怪和唐代传奇的传统,把“志怪”和“传奇”的各自特色加以融合和发展,既保持了“志怪”神奇怪异的特点,又以“离奇的故事情节、人物心理的刻画、曲尽人情物态”的唐宋传奇手法,“用传奇法而以志怪”,使得故事情节大都曲折多变,起伏跌宕,并且语言生动典雅工丽,从社会各层面展示了生活的复杂的多样性。
艺术成就的体现方面:
①既有浓郁的幻想与理想成份,又有对现实生活深刻的认识逼真的描绘。构成一个人间与阴司相结合自成一体的艺术境界。蒲松龄在构建这个艺术世界时,成功处理了奇与正、幻与真、诞与情的对应关系,立足现实生活,驰骋想象天外,抒发孤愤,寄托理想,这是真幻结合的基础,是构成其艺术特点的支撑点。
②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艺术形象,丰富了古典小说人物的画廊,其中着重写出一些现实中的小人物,笔力集中写普通平民与鬼怪狐仙,这对题材开拓、对后世作品都有积极影响。另外,小说写人物时注意把握其社会性、个性与动物性的有机结合,按照妖魅原型塑造人物形象。
③笔法角度变幻莫测,叙述的方式多种多样,真幻交替,避实就虚,作品即显得曲折离奇,有显得线索分明。
④抒议结合。用史家笔法{不虚美、不隐恶}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表现形式是异史氏的评语断后。
⑤语言凝练生动优美,以一当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