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抽你递给的烟,跪拜泥塑的偶像脚,
泥塑的偶像,他们叫佛,
你抚摸着佛像,而我亲吻着你”
——英国作家
吉卜林
在缅甸行走,主要的景点就是寺庙佛塔,看的多了,难免感觉千篇一律,有些审美疲劳。但看到阿南达寺(Ananda
Phato)的时候还是让人眼前一亮,多少感觉有些不同。
阿南达寺是蒲甘寺庙中最经典的一座,坐落在老蒲甘(Old
Bagan)古城墙的东面,寺名来自于佛陀的声闻弟子以多闻第一的阿难尊者。它是蒲甘第一座大庙,也是至今最优雅美丽的佛教建筑,是蒲甘王朝中期的建筑,孟族式样的建筑同时带有北印度的风格,反应了蒲甘早期寺庙向中期演变的过程。
阿南达寺的入口
,相比于那些贴金描红的大门这里看上去多少有些简陋
阿南达寺完成于公元1090年,由蒲甘王朝(Pagan Dynasty)江喜陀王(King
Kyanzittha)所建,落成时由江喜陀亲自主持开光典礼,当时各地佛教徒云集。
整个寺院呈正方形,占地近百亩,是完全对称的形态。长长的走廊通向中间的院子,脱鞋后方能进入寺庙。寺院的正中心就是阿南达佛塔,白色的塔身向上层叠收拢,最上面是印度式尖塔,高约51米,远看像玉米穗一般,涂满了金箔,并镶嵌着无数光彩夺目的珠宝,在阳光照射下显得耀眼夺目。佛塔的外壁上有上千大小佛像和佛本生故事的彩陶浮雕,在主塔的周围又环绕着众多的小塔、佛像及各种动物、神兽雕像。外墙上常年雨水冲刷出的深色印记给寺庙增添了几分韵味。
阿南达佛塔有着独特的气质,与缅甸圆钟式的佛塔有着本质的不同,基本以方形构建,以平衡和谐著称于世,塔高168英尺,同时它也是一座典型的四方回廊建筑,四边各有一条长廊,整个建筑呈现出完美的十字,显得端庄壮美。这是之前从未出现过的设计风格,精巧对称的设计,既体现了东方造型的石狮怪兽雕塑以及莲花花瓣装饰的东南亚元素,又融合了西方的设计风格精髓,堪称缅甸建筑艺术极品中的极品。
每座佛塔都有属于它们的故事。关于阿南达的建造,当地有个传说。最早由八个和尚来到皇宫化缘。他们声称自己曾在喜马拉雅的寺庙修行,还用冥想的方法让国王看到了喜马拉雅的神奇景色。国王由此有了要建一座寺庙的想法,即便在蒲甘平原,身处其中也能感受到喜马拉雅的凉风。阿南达寺建好后,为了让他的建筑独一无二,国王还处死了建筑师。一座经典建筑,一旦有了传说与故事,便会增加人们对它的好奇与兴趣。
在佛塔的一侧有一些动物的塑像,他们是缅甸的生肖。中国有十二生肖,缅甸也有生肖,只不过缅甸的生肖是八个,是按星期几来算的,一个星期只有七天,为什么会有八个生肖?其中星期三有两个,上半天称为星期三,下半天称为“罗侯”。
缅甸的八个生肖是星期一:虎;星期二:狮;星期三上午:双牙象;星期三下午:无牙象;星期四:鼠;星期五:天竺鼠;星期六:龙;星期日:妙翅鸟。查一下公历你出生的日期,看看是星期几就能找到你对应的缅甸生肖。
阿南达塔是一中空佛塔,塔座是印度风格的正方形大佛窟。在蒲甘,佛塔大致分三类,第一类:塔内不可穿越,叫pogoda;第二类:塔内可穿越,称Paya;第三类:塔内可穿越,同时塔内有回廊,名Patho(或Temple)。其实,主要就是佛塔和佛窟的概念,佛塔为实心、带尖顶的塔,其主要功能是用来存放舍利。蒲甘现存的佛塔中最著名的是瑞喜宫佛塔。佛窟本意是指洞窟,或者在山崖下挖的、用来供奉佛像或供信徒冥想打坐的地方。由于蒲甘地区为平原,因此佛窟逐步演变成建在地面上的空心建筑。现存的最著名的佛窟有阿难达佛窟、达彬瑜佛窟等。
阿南达佛塔内有四个大殿面向四方,四方位各有姿态不同的站立金佛一尊,高9.5米,分别是:西方释迦牟尼佛、东方世拘那含牟尼佛、南方迦叶佛、北方拘留孙佛。在廊壁上方设计有圆形天窗,引着光线进来照在佛像上面,构思巧妙。殿内外壁上雕塑有大小数千尊的佛像和佛陀本身的传奇故事。四尊佛像中南北两尊是原始遗留下来的,而东西两尊曾损于火灾,后于18世纪重建。面对着法相庄严的大佛,令人不由心生敬畏。
在佛塔的一侧,有一个水池,池中倒映着佛塔美丽的倩影。那一池碧水仿佛给佛塔增添了灵性,拉近了仙界与人间的距离。雄伟壮观的阿南达佛塔也曾历经沧桑。1975年的大地震,阿南达寺受损严重,但得到很好复建。2016年的地震,蒲甘有185座佛塔被毁,阿南达寺庙同样受损。印度的专家来帮忙复建,并对寺庙表面做了清洗。1990年建寺900年时,寺庙的塔顶被踱了一层金,显得金碧辉煌。
“黎明的那道光/ 会越过黑暗/ 打破一切恐惧我能/ 找到答案/ 哪怕要逆着光/ 就驱散黑暗/
丢弃所有的负担/ 不再孤单”,在这充满信念的寺院,你能感受到宁静与庄严,带给你意想不到的心境,真实地感到自己的存在,在精神上获得彻底的解放和自由。

出门时又看到了这样的神技。在缅甸和印度都会看到这样的景象,人们用头顶着高高重重的东西,有的根本不用手去扶持,平衡杆极其出色,让人佩服至极,不知道你有没有兴趣去一试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