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湖北】再游黄鹤楼赏江城美景

(2019-10-13 09:25:36)
标签:

旅游

分类: 神州行
【湖北】再游黄鹤楼赏江城美景


    2015年曾经游览过武汉黄鹤楼,当时黄鹤楼还在维修,架着高高的脚手架,有碍观瞻。国庆节,随团游湖北湖南,又一次来到黄鹤楼。

黄鹤楼的门票为70元/人,比之前已经降价了10元钱。
【湖北】再游黄鹤楼赏江城美景

国庆节的黄鹤楼公园,秋高气爽,花团锦簇,一派祥和安定。
【湖北】再游黄鹤楼赏江城美景


【湖北】再游黄鹤楼赏江城美景


黄鹤楼分东门、南门、西门三个入口,这是东门。
【湖北】再游黄鹤楼赏江城美景


西门入口进入后会看到胜像宝塔,色泽白润,古朴雅致,又称白塔,是武汉市现存唯一一座喇嘛式白塔,与黄鹤楼相映成辉。1343年由元代威顺王建于黄鹤楼故址前的黄鹄矶头,1955年修建武汉长江大桥时,拆迁至蛇山西部、京广铁路跨线桥旁。1984年迁入黄鹤楼公园西大门人口处内。2013年入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湖北】再游黄鹤楼赏江城美景


西门入口的大牌楼,正面写有“三楚一楼”。出自清代无名氏所写的搁笔亭楹联“搁笔题诗,两人千古;临江吞汉,三楚一楼”。古时候,江陵(荆州)为南楚,吴都(苏州)为东楚,彭城(徐州)为西楚,泛指长江中下游。寓意为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亭台楼阁,只有黄鹤楼历史悠久,气势雄伟,居群楼之首,有“楚地第一楼”之美誉。
【湖北】再游黄鹤楼赏江城美景


西门入口的大牌楼,背面有武汉书法家黄松涛书写的“江山入画”,来自于苏轼的"江山入画,一时多少豪杰"。为什么是“江山入画”而不是“江山如画”呢?,这是因为在黄鹤楼的最高层眺望,祖国的壮丽山河好像进入了图画之中,令人神往。
【湖北】再游黄鹤楼赏江城美景


黄鹤楼与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湖南岳阳的岳阳楼被人们誉为“江南三大名楼”。作为中国古代中华民族传统建筑艺术独特风格和辉煌成就的杰出代表,它们象征着中华文明五千年积淀的文化、艺术和传统。
【湖北】再游黄鹤楼赏江城美景


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代东吴黄武二年,因唐朝诗人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千古绝句,名扬四海,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湖北】再游黄鹤楼赏江城美景


黄鹤楼享有“天下绝景”之称,是武汉市标志性建筑,与晴川阁、古琴台并称武汉三大名胜。
【湖北】再游黄鹤楼赏江城美景


我们现在看到的黄鹤楼是1981年10月重修1985年6月落成的,主楼以 清朝同治楼为蓝本。它是一座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的建筑,高51米, 仅次于滕王阁,明面上看为5层,实际上还有四个夹层,共为九层。因修建武汉长江大桥而从原来的黄鹄矶移到了蛇山的高观山上。
【湖北】再游黄鹤楼赏江城美景


黄鹤楼前有《黄鹤归来》铜雕,立于黄鹤楼西面台阶前裸露的岩石之上,由龟、蛇、鹤三种吉祥动物组成,龟、蛇正驮着双鹤奋力向上,而两只亭亭玉立的黄鹤则脚踏龟、蛇俯瞰人间。“黄鹤归来”引于世传神话。相传古时大禹治水,感动玉帝,玉帝派龟、蛇二将协助,为镇江患,龟、蛇隔江对峙变为两座大山,形成“龟蛇锁大江”之势,从此水患平息,民安乐业。两只仙鹤俯瞰人间,非常感动,便脱胎下凡,以昭普天同庆。
【湖北】再游黄鹤楼赏江城美景


黄鹤楼内部,层层风格不相同。底层为一高大宽敞的大厅,其正中藻井高达10多米,正面壁上为一幅巨大的“白云黄鹤”陶瓷壁画,壁画高9米,宽6米,有756块陶版镶嵌而成。
【湖北】再游黄鹤楼赏江城美景



顶层大厅有《长江万里图》等长卷、壁画,这是正中的《浪淘沙》壁画。
【湖北】再游黄鹤楼赏江城美景


黄鹤楼内部由72根圆柱支撑,外部有60个翘角向外伸展,屋面用10多万块黄色琉璃瓦覆盖构建而成。黄鹤楼的建筑特色,是各层大小屋顶,交错重叠,翘角飞举,仿佛是展翅欲飞的鹤翼。
【湖北】再游黄鹤楼赏江城美景



站在楼顶远眺,对面是龟山,隔江相望的是高耸的电视塔和一幢幢现代化的高楼大厦,龟蛇两山相夹,一桥飞架南北,京广铁路的列车从楼下呼啸而过越江而去。
【湖北】再游黄鹤楼赏江城美景


黄鹤楼位于长江南岸的武昌蛇山峰岭之上,从西向东,一连串的山脊宛如巨龙卧波,这是武汉的地理龙脉。黄鹤楼恰好位于巨龙的腰上。骑龙在天,乘势而为,黄鹤楼天造地设于斯。
【湖北】再游黄鹤楼赏江城美景


登楼远眺,武汉三镇的风光尽收眼底。远处是鹦鹉洲大桥,因“芳草萋萋鹦鹉洲”而得名。
【湖北】再游黄鹤楼赏江城美景


站在楼顶向东远眺,远处坐落在葱郁的蛇山高观山山顶之上的是白云阁,仅比黄鹤主楼底10米,是观赏楼、山、将的极佳景点。近处是千禧钟。
【湖北】再游黄鹤楼赏江城美景


西爽亭亦称功碑亭,1987年重建此亭时,“西爽”石刻因无拓片而无法复原,于是以清符秉忠联中的“爽气西来”句意命亭名。亭中立有武汉市人民政府纪功碑。
【湖北】再游黄鹤楼赏江城美景



倒U形的洞内不知道是否曾经住过神仙?吕仙洞当然是与吕洞宾有关,相传他曾在此修仙,所以
在黄鹤楼有很多吕洞宾的传说、故事、遗迹。
【湖北】再游黄鹤楼赏江城美景


当我们将脚步移到黄鹤楼的东面,会看到一个像宝葫芦一样的铜制品,它是宝铜顶,是清同治黄鹤楼楼顶。宝铜顶系清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秋末,武昌府知府黄昌辅主持重建黄鹤楼时,为了和这座新修的名楼相匹配而下令铸造的。铜顶为青铜铸成,中空。整个顶分为三部分,上端为宝瓶攒尖顶,中部呈两个球体叠加形成的葫芦型,底部为莲花宝座型。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黄鹤楼遭火灾,仅遗留此铜顶。后遭人破坏,现在看到的宝铜顶也是后人加工后复原的。真不知道,黄鹤楼还有多少是真真正正的原味?
【湖北】再游黄鹤楼赏江城美景

【湖北】再游黄鹤楼赏江城美景


千年吉祥钟远看像一个“春”字,它是以古编钟为创作原形,衍生、转化而成,
取20世纪和21世纪的连接之意,钟身重20吨,它是明朝永乐大钟以后我国铸造的最大铜钟。
【湖北】再游黄鹤楼赏江城美景


黄鹤楼可以说是屡毁屡建。仅在明清两代,就被毁7次,重建和维修了10次,黄鹤楼最后一次被毁,是在1884年秋天,毁于一场火灾。新的黄鹤楼是重建,现在的位置也不是以前的了,但这也改变不了其地位,1985年落成的黄鹤楼比旧楼更壮观!
【湖北】再游黄鹤楼赏江城美景



    有一个有趣的现象,2015年武汉进行了一次调查,其中武汉人没去过黄鹤楼的人占到41.94%,近一半人都没有去过黄鹤楼。武汉人对黄鹤楼不待见的原因,也许是这座钢筋混凝土的仿古建筑已体会不到中国四大名楼之首的那份历史和底蕴?还有人说黄鹤楼现在更像一座黄鹤楼大酒店,尤其是巨形的瓷砖画看上去特别的俗,给人一种国内乡村酒店大堂的既视感。或许还有很多人对身边的名胜景点并不太在意,只想着诗和远方吧?

抗金英雄岳飞一首脍炙人口的《满江红·怒发冲冠》抒发了岳飞抗击金兵、收复故土、精忠报国、一腔热血的英雄气概。在公园东面有一尊高8米的岳飞铜雕,它表现的是岳飞扶鞍勒马、不忍举首北望破碎山河的忧愤神态。岳飞一生39年,有7年时间驻屯在江夏(现武昌区域),他与武汉关系密切。绍兴三年(1133)十月,在鄂州,岳飞到黄鹤楼登高,北望中原,写下了《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抒情感怀。 
【湖北】再游黄鹤楼赏江城美景


铜雕背后,一座长达25.6米的青石浮雕,再现了岳家军驰骋征战、大败金兀术的场面。浮雕上镌刻有岳飞书《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手迹。浮雕旁边矗立一方岳飞手迹“还我河山”石刻。在铜像附近还有岳武穆遗像亭。
【湖北】再游黄鹤楼赏江城美景


夜晚,我来到首义广场,广场上的音乐旱式喷泉刚刚结束表演,
留下泉水痕迹的方砖上泛着灯光,喷泉周一至周五每晚开放3场,分别为18时、19时、20时,周六至周日和节假日在16时增加一场。远处的辛亥革命博物馆在灯光的映射下格外的红艳,彰显着敢为人先的首义精神。大大的V字,拥抱着胜利,迎接着腾飞。
【湖北】再游黄鹤楼赏江城美景


在首义广场上有一反映辛亥革命百年历程的名为“走向共和”的大型群雕,整个群雕由锡金铜材质浇注而成,重近20吨。
【湖北】再游黄鹤楼赏江城美景


节日的首义广场也是人们休闲放松的地方。人们在广场上唱歌、跳舞、玩耍,一派欢乐融融的景象,瞧,这位妖娆哥舞动的彩带上下翻飞,好似彩蝶飞舞。
【湖北】再游黄鹤楼赏江城美景


夜晚的江城是美丽的,灯光将这里装扮的如童话里的世界,让你不由自主的想一窥它的美丽。

【湖北】再游黄鹤楼赏江城美景

【湖北】再游黄鹤楼赏江城美景

【湖北】再游黄鹤楼赏江城美景

【湖北】再游黄鹤楼赏江城美景

长江两岸
被万家灯火和闪烁的霓虹点缀得梦幻又璀璨,鲜艳的中国红衬托着节日的气氛,高楼上一面面灯光秀出的五星红旗在夜色下格外醒目,伟大祖国的生日举国同庆。江面上,一艘艘灯光通明的游船载着游客在江水中缓缓地航行,灯光倒映在波光荡漾的江水上不断摇曳。
【湖北】再游黄鹤楼赏江城美景

【湖北】再游黄鹤楼赏江城美景

【湖北】再游黄鹤楼赏江城美景

【湖北】再游黄鹤楼赏江城美景

【湖北】再游黄鹤楼赏江城美景


夜色中的鹦鹉洲大桥像展翅欲飞的燕子,桥头堡像忠诚的卫士陪伴着大桥,
两岸灯火通明,星月华灯倒影水中,江水悠悠,江风轻拂,江城的夜色如此生动。江城,愈夜愈美丽!
【湖北】再游黄鹤楼赏江城美景

【湖北】再游黄鹤楼赏江城美景

【湖北】再游黄鹤楼赏江城美景

“敏感词语”几个字让我改了又改,删了又删,终于知道是“九五zhizun”犯了忌讳,老天啊,发个博文咋就这么难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