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螺沟四号营地海拔3600米,是海螺沟风景区景观的精华之所在。在这里,大片不断上演,惊喜不断来袭。近观壮美的雪山,瞭望海拔7556米的贡嘎主峰,在天地之间感受着大美,心中突生一种从未有过的震撼感。
信仰的力量无处不在。在四号营地之上,有一个四面佛。去过泰国的人都知道泰国有非常著名的四面佛,很多人都去朝拜。这座高山之上的四面佛,也是泰国赠送的,作为中泰建交35周年的友好见证,于2010年由泰国政府向海螺沟景区赠送,供中外游客参观礼拜。
站在海拔4000多米的高山,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近在咫尺的雪山仿佛触手可摸,这里能满足你对美景的所有想象…

信仰很重要,无论你信或不信,它们都真实地存在。信仰是一种在危险的情形下支撑人们的力量,是一种在严重的困难面前帮助人们获得胜利的力量,是一种驱使人们生命中迸发出动力和活力的力量。
这里是藏族人的神山,也是他们崇尚信仰,洗涤心灵的地方。在四号营地上方有四面观音塑像、胜乐金刚塔,在欣赏美景的同时,虔诚地许个愿也许会满足你心中美好的祝福与期待。
当太阳越过山尖,一轮光晕升起在山巅,那一刻,巍峨的群山衬以周围的环境,立刻感觉贡嘎山有了一种神圣的氛围,让人心升敬畏。

站在高山之上,仰望着如洗的蓝天,俯瞰着如画的美景,自由地呼吸,恋上空气的味道。这里远离城市和工业,具备完整的自然生态系统。国家于2011年在海拔3571米处建立了海螺沟国家空气背景站,它能客观反映同纬度地区环境背景空气状况,是环保部在全国建立的14个国家空气背景站之一。
对于登山者而言,贡嘎山具有无与伦比的吸引力,因此得到了“山中之王”的美誉。1932年,美国人Terris Moore与Richard
Burdsall首次登顶贡嘎山。1957年5月,中国登山队首次独立攀登7500米以上雪山就选择了贡嘎山。在队长史占春带领下、刘大义、刘连满、国德存、师秀、彭仲穆6人登顶成功。国德存、师秀、彭仲穆在下撤途中滑坠遇难,队员丁行友在登山途中遇雪崩身亡,四人是为我国登山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的第一批烈士。2017年10月7日,捷克登山队成功登顶贡嘎山,这是进入21世纪之后,除2002年两名法国人登顶之外,15年来首次有人成功登顶贡嘎山。两名中国登山者李宗利、童海军于2018年10月18号成功登顶,时隔61年,中国人再次登顶贡嘎。
在登山界盛传着一句名言“花钱可以上珠峰,但上不了贡嘎”,这座山峰被发现的一百多年来,贡嘎主峰一直保持着登顶之难,杀伤率之大的“恶名”。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7年10月,多个国家共有32人登顶,21人在登山中遇难,登山死亡率远远超过珠峰及13座8000米以上山峰,被称为世界登山死亡率第一峰。
碑面有北极七星和登山绳造型的“登山英雄纪念碑”是2011年1月初在海螺沟景区4000米处建起的,以纪念中国登山队以及国际攀登贡嘎山的团队,并缅怀登山遇难者。整个碑长7.556米,象征着贡嘎山的海拔高度7556米,碑左面有历年来攀登贡嘎山团队名字,右侧是攀登贡嘎山遇难的人员名单。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蓝天下贡嘎山的轮廓线尖锐而粗犷,山腰处悬浮着缥缈的云雾,如同北境之国的仙境。“贡嘎”在藏语中是“白色的雪山”。白色是山神的色彩,藏族最景仰的是白色。故而,在藏区广为流传的众多神话中,山神多是白色威武神灵。
粒雪盆是一号冰川最耀眼夺目的存在,忍不住对它多看几眼。粒雪盆位于大冰瀑布的最顶端,海拔6750米-4800米之间,面积19.2平方公里。盆壁坡度陡,布满巨大的雪崩槽,意味着这里雪崩时有发生。盆缘为互相连接的大型雪崩锥所环绕,盆底坡面纵坡降为140%。
粒雪盆之上就是贡嘎山海拔7556米的主峰,右侧是海拔6800米的中山峰。
五彩的经幡在山顶迎风飘扬,信仰的旗帜在这里迎风舞蹈。
蓝天、雪山、金刚塔、经幡,共同描绘出一幅美妙的画卷,绝美的自然风光中能够感受到浓厚的宗教氛围。神奇的海螺沟!
风马旗、玛尼石,有信仰的地方就会有阳光。迎着阳光屹立的是闻名遐迩的名贵中药材——杜仲,它是一种濒危古生树种。

沿着山路向上,寻找我们自己心中的“香格里拉”
按照指示牌,这里应该是红石滩。贡嘎山有几处红石滩,其中海螺沟的红石滩大概是海拔最高的。据说红石颜色是由有生命的原始藻类——乔利橘色藻覆盖在石头表面形成,鲜艳的红色是因为细胞内富含虾青素的原因。红石有一些奇怪的特点:阳光照不到的地方没有,海拔2100米以下没有,带出海螺沟的红石会死掉变黑。在不同的季节和天气情况下,红石的色泽深浅也不同。也许是冬季覆盖积雪的原因,我好像没看到鲜艳的红石。
但是,我看到了这些神奇的“朵帮”,在藏族人心中石头也是有生命的。信仰真是神奇的存在,在每一个角落,你都会感受到信仰的力量。在高山之上,依旧有人在守护着信仰。
在海螺沟四号营地索道站的背后,一座原色小木屋在蓝天下十分显眼,这座高山上海拔4000多米的景区生态旅游厕所大概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生态厕所了,由于海螺沟海拔高、落差大,景区内无上下水系统,过去一直使用“打包厕所”,现在的泡沫微生物厕所,节水、环保,污染零排放。墙壁上的景区照片和登山路线图也是旅行中不错的参考。不管是否有内急,到此都值得进去一探究竟,孙悟空在如来佛的神掌内撒了泡尿,你可也以吹嘘享用过海拔最高的生态厕所。
由于时间关系,并没有沿步游道近距离的欣赏冰川景色,匆忙坐索道下山了。
坐在亚洲跨度最长冰川索道的缆车上,望一山云烟,听白云流动的声音,当年孙悟空脚踩祥云也不过如此吧?
缆车外的美景让人心旷神怡,俊美的山峰,白雪覆盖的山坡,挂着冰霜的雪林,流动的云雾,大美人间胜境。
力量强大的冰川运动塑造出巨大的U型谷,U型谷的中间是长达几公里的海螺沟一号冰川的冰川舌。冰川不应该是白色的吗?那是因为海洋型冰川温度高,流速快,会剧烈侵蚀山地,夹带泥沙,形成大量覆盖于冰川之上的冰碛物,给人一种“脏”的感觉。冰川舌的尾部大概就是导游所说的池塘般大的月牙湖了,它是冰川末端融水汇聚形成的冰碛湖,那弯月的形状让人想起了敦煌的鸣沙山月牙泉。

在山下看到的那些高耸笔挺的的针叶林此刻就近在眼前,它们披着雪挂着冰,虽不及吉林的雾凇那般令人怦然心动,但也让我见识了自然界的另一种壮美神奇。这是一片由峨眉冷杉组成的亚高山针叶林带,冰川与森林共存,形成了少有的冰川森林。
在干河坝乘坐景区观光车,洞嘎寺下车,开启到草海子的步行模式,从这里开始踏上原始森林敬仰之路,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步游道全长1.6公里。
下车走不远就看到了洞嘎寺。洞嘎寺是唐东杰布法王曾经修行过的地方。唐东杰布法王是明代的一位著名藏族建筑师,他先后云游了印度,汉土以及康藏各地。他还是藏戏的创始人,在医药方面的造诣极深。唐东杰布法王在康区去世,享年125岁,是藏族中最长寿的人之一。他的一生功绩显赫,是一位造福于后人的神圣佛教人物。如今在海螺沟看到的寺庙、玛尼堆和佛塔旧址留有他跋涉的足迹。

走进海螺沟,每棵草木仿佛皆有灵性。一路上,你会偶遇许多稀有的植物,甚至叫不上名字。这些倒挂在树干树枝上面、细细的、长长的像关公胡须一样的植物是松萝,因为主要附生在一些大的乔木之上,因此又被科学家们称之为“树挂”。如薄纱、像细绸的松萝,在林间山风的吹动下,轻扬曼舞,为幽深暗邃的林海增添了一份神秘。
步游道里不但有密语林、蝴蝶驿站、杜鹃林等景点,还有熊猫屋。据考察,海螺沟境内有脊椎动物70科400余种。其中就有大熊猫和小熊猫。在熊猫出没的箭竹林有天然形成的树洞,是熊猫栖息之地,故称为“熊猫屋”。
原始森林是一个很好的放空自我的地方,安静的可以听到自然万物的声音,还有你前行的脚步声。这棵树是鹰爪树,也许是它的树根像鹰爪。
在原始森林里行走,会十分容易地遇到这里的森林萌宠。野生猕猴似乎并不怕游客,看这位静静地坐着的“美娇娘”,你怎么会想到她是一位“强盗”呢?在游客经过时,她突然跳起摘走了这位姑娘的背包挂坠。返回车上后,听说一位同行的女游客被猴子抓伤了。
在葱郁的原始森林中,镶嵌着一块美丽的宝石,它是冰川致森林的美丽礼物,它就是草海子,是一处末次冰期古冰碛湖。这片草海子比海螺沟的冰川还要古老。草海子位于山地暖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带,海拔2850米,也许是季节不对,并没有看到宁静美丽的湖面和茂盛的水草,但四周围绕的苍龙翠绿的原始乔木依然让人记忆深刻。这里负氧离子含量极高,是天然的氧吧,素有“世界洗肺中心”之称。
虽然“原始森林敬仰之路”的入口处是可爱的小熊猫的木制雕刻,但这里看到最多的动物还是调皮的猴子。它们好像在与工作人员玩捉迷藏,当工作人员用弹弓把它们赶跑后,没过多久,它们又会在树林间、屋顶上、道路边悄然的出现。你看,“垃圾银行”的屋顶上就潜伏着一只猴子,似乎在窥探着游人的行踪,等待着食物的到来。
下山返回沟口的途中,遭遇伐树,道路堵塞,正好下车拍照。望着崇山峻岭不禁感慨大自然造物之神奇与伟大,千年的雕琢成就了独一无二的“蜀山之王”。但是,人的力量更伟大,山谷之中九曲八弯“之”字形盘升的公路,印证着人类征服自然的雄心与壮举。
海螺沟,让我再看你一眼。我,曾经来过,在冰封的时间里,在虔诚的信仰中,用眼睛看过,用灵魂寻找过,我的心,遗失在那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