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18韩国平昌冬奥会火炬的熄灭,中国奉献了一场由灯光与高科技完美结合的8分钟精彩演出,奥运五环旗帜也转交到中国人手中,开放的中国将迎来一个由中国人举办的属于世界的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我们期待着中国在冬季奥运会历史上再次书写绚烂辉煌的绝美篇章。
张家口是2022年冬奥会的一个举办城市,因为工作关系,我曾经几次出差这座美丽的城市,用镜头粗略的纪录了这个城市的一些角落,对这座城市有一个简单的了解。
中国铁路四通八达,高铁运行里程世界第一,中国高铁已经走出国门,成为中国制造崛起的一个象征。提到铁路,不得不说“京张铁路”和“中国铁路之父”
詹天佑。京张铁路是由中国杰出的工程师詹天佑负责设计和修建的,起始自北京丰台,终到张家口,1905年9月4日开工,1909年10月2日通车,用时4年,全长为201.2公里,是中国第一条不使用外国资金及人员,由中国人自行设计,投入营运的铁路。
张家口市又称“张垣”、“武城”,位于河北省西北部,是冀西北地区的中心城市,是连接京津、沟通晋蒙的交通枢纽。作为中国最早的火车站之一,张家口现在却没有通高铁,这与冬奥城市的地位极其不相符。因为冬奥,开通高铁,必须的。京张城际铁路正在建设中,据说2019年将会开通,届时北京至张家口的乘车时间大概不到2小时。
城市未来的发展人才起主导作用。张家口教师学校建筑群在阳光下闪耀着,未来发展之路的火炬将从这里一直被传递。张家口有河北北方学院 、河北省建筑工程学院(建院)、
张家口教育学院、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为未来的发展培养着人才。
大鹏鸟展翅高飞,是否预示着张家口借冬奥会的春风蓬勃发展呢?
一座座雕塑凝固了城市的灵魂,固话了城市的精髓。
在正对张家口南站的世纪大道上,有一座造型独特独具风格的建筑,它就是备受关注的中国地质博物馆张家口馆。据说该造型源于火山喷发。远观博物馆,岩石外层面色彩绚丽、柱状的外形高低错落,仿若火山喷发岩浆流淌冷却收缩后的凝固状,给人以震撼的感觉。
中国地质博物馆张家口馆位于市民广场旁。广场占地总面积约150亩,是市民休闲、游憩以及举行大型公共活动的重要场所。市民广场中心呈“十”字轴,东、西两侧以“京张铁路”和“张库大道”两个在张家口交通史上最具代表意义的元素进行景观化的展示,并点缀张家口多元文化特色的景观点,显示了张家口四通八达、包容力强、多元文化融合的特色。
一个城市最好的建筑大概就是市政府办公大楼了,这大概成了中国特色,也许是人民群众的呼声发挥了作用,国家对党政机关办公楼单位综合造价有了规定。呈规则四方体、外观气派的张家口市政府办公大楼,据说外观参照公安部大楼所建,是张家口市第一座5A级智能办公楼。
市民广场上有一个从任何角度都可以看到的2022雕塑,三个2形成一个心形,拱顶着地球,底部是祥云围绕。一心一意办奥运,绝不能三心二意,相信2008奥运的辉煌仍将重现。
街道整齐干净,第一眼的感觉对这个城市印象立即有了加分项。
粉红的浪漫扑面而来,芬芳的花香宣告着春天的盎然。
张家口国际大酒店,听名字就高端大气上档次,的确,它是一座五星级酒店。当天办理入住,得知是生日,立即送上祝福,并送来水果,暖心。
张家口的建筑也紧紧跟随时代步伐,充满了现代感。一座座建筑就是一个个凝固的音符,如果音符都一致,那就没有了高低起伏抑扬顿挫的美感。
北京有鸟巢,张家口有蜂巢。晚上灯光的照射会更加的漂亮,灯光从一个个蜂巢孔中射出,会营造出令人惊讶的效果。
张家口是一个多山的城市,在城市的多个角落都可以看到绵延的青山,城市仿佛就生长在山脚下,大山张开双臂拥抱着城市。
夕阳下的城市有一种静谧、安详的感觉,没有了喧嚣,没有了躁动,伴随着夜幕的来临,人们的内心释然而平和,我喜欢这样宁静的城市。
七里山公园,张家口众多公园中的一个小公园。沿着缓缓的坡道踱上山头,一座小巧精致灵气秀美的山体公园呈现在眼前。站在山顶,可以眺望远山,欣赏夕阳西下,感受美好的瞬间。也可以俯瞰城市,观万家灯火,与城市一同脉动。亦或是左右云手揽雀尾,伸展胳膊踢踢腿健健身体。
夜色中酒店门前的喷泉有韵律地跳跃着,伴随着音乐,小广场上的人们跳着欢快的广场舞,让人们感受到这座城市的魅力与活力。
张家口也曾是省会城市,它是原察哈尔省的省会。民国十七年(1928年)设察哈尔省,张家口为省会。抗日战争时期,张家口市多个县成立抗日民主政府,直到抗日战争胜利后,重设察哈尔省建制。1952年11月察哈尔省建制撤销,察南、察北两专区合并后称张家口专区,划归河北省,张家口市为专区治所,张家口、宣化两市划属河北省。
察哈尔烈士陵园位于市桥东区陵园路中段,是华北地区筹建较早建筑规模较大的烈士陵园之一。1948年张家口解放后,原察哈尔省人民政府奉中央政府命令,为纪念本省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光荣牺牲的烈士,决定兴建革命烈士纪念塔和察哈尔烈士陵园。1950年开始动工,1951年4月竣工,命名为“察哈尔烈士陵园”。2009年3月被国务院确定“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走进陵园,越过喷泉,可以看到一座高耸的牌坊,牌坊的正面写有“永垂不朽”、“大公”、“大勇”,背面写有“虽死犹生”、“无私”、
“无畏”几个苍劲的大字,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在陵园的中部,是一座纪念浮雕,反映了察哈尔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获得解放英勇战斗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可歌可泣的战斗场景。
察哈尔以抗战闻名。1933年春,日军进犯当时的察哈尔省东部,为了抗日,保卫察哈尔,吉鸿昌联络移居在张家口的冯玉祥将军和方振武将军,于4月在张家口成立了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在察哈尔境内同日本侵略军展开了浴血奋战,连克康保、宝昌、沽源等地。血战5天,收复多伦,并乘势追击,把日伪军完全赶出了察哈尔。
察哈尔也是解放战争的主战场,1948年11月2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军区第3兵团向张家口外围国民党军发起攻击,成为平津战役开始的标志。12月2日人民解放军完成对傅作义集团的分割包围,将其封闭于张家口、新保安、北平、天津、塘沽等地,为平津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察哈尔简史和版图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革命烈士英魂长存。高31米的革命烈士纪念塔在宽广的天空映衬下显得无比高大,原察哈尔省主席张苏题写的“革命烈士纪念塔”七个金色的大字在略显阴郁的天气下格外的醒目。1948年12月,张家口第二次解放后,原察哈尔省人民政府奉中央人民政府的命令,决定在省会张家口市东山坡筹建革命烈士纪念塔,以纪念本省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光荣牺牲的17000多名死难烈士,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烈士是在著名的1948年平津战役新保安歼灭战和1946年张家口保卫战中牺牲的。
古朴庄重的察哈尔革命纪念馆坐落于陵园的北部,于2012年3月26日落成,馆内陈列了烈士遗物、照片、事迹等。现代化的观展手段,让参观者对察哈尔的历史沿革一目了然。
在烈士陵园的东北角坐落着聂荣臻手书碑文的爱国台胞李子秀烈士墓碑。1946年2月13日,在张家口西山坡,晋察冀军区炮兵团教员李子秀在做反坦克地雷试验时以身殉职,时年24岁。
巨大的石头,经典的线路,述说着历史,讲述着过往,曾经的故事在这里沉淀,精彩的传奇在这里封存。岁月风蚀了痕迹,抹不去时光雕刻的历史。历史上,张家口曾是有着北方丝绸之路之称的古商道——张库大道源头的贸易集散地。张库大道是从张家口出发,南承京津,辐射湖广,北面通往蒙古草原腹地城市一一乌兰巴托(当时叫库伦),一直延伸至俄国恰克图和毛斯科洼(今莫斯科)的贸易运销线,影响直达欧洲和西亚。在鸦片战争前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张库商道是中俄贸易的唯一通道,张家口成为中国最大的茶叶出口基地和皮毛集散地,被誉为“陆路商埠”、“皮都”。张家口自古以来就是沟通中原与北疆的交通要塞,四通八达的交通不仅带来了贸易的巨大繁荣,同时也促进了各地的文化在张家口的交流融和。
如今的张家口不仅自然资源丰富,工业企业众多,也有沃尔沃这样的花园工厂。
张家口自古青山环伺,绿水环绕,是兵家必争的关口要塞。如今的张家口更是山清水秀,母亲河清水河像一条绿色的丝带,穿城而过,数百年来,清水河静静流淌,哺育着城市。
站在来远桥边眺望远处的烽火台,脑海中即刻浮现出风起云涌,狼烟四起,金戈铁马,旌旗猎猎的场景。
长城,我们都不陌生,它像一条巨龙,蜿蜒起伏在中华大地上,是中华民族抵御外来侵略的象征。张家口市是现行长城最多、时代跨度最大的地区,境内有建于8个历史时期的长城绵延达1471公里,占全国六分之一,素有“长城博物馆”的美称。
大境门是中国万里长城中重要关口之一,与山海关、居庸关、嘉峪关并称为万里长城“四大名关”,有着“万里长城第一门”的美称,在历史上曾有重要地位。
大境门一带长城修建于明成化二十一年(公元1485年),大境门建于清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具有370多年历史。
城门两侧高大威猛的将士护卫着城墙,守卫着历史,提醒着我们那遥远年代发生的故事。康熙年间,平“三藩之乱”,第三次北征葛尔丹都是从大境门发兵的。平定噶尔丹后,张家口二百多年来无战事,商贸逐渐发展起来,长城脚下,大境门内外,店铺林立,牛马驼成群,货物堆积如山,成为中国北方著名的陆路商埠,出现了著名的张库商道,这条商道的集散点就是大境门。由于张库大道的繁荣,1909年清朝政府把中国第一条实用铁路修到了张家口,这就是著名的“京张铁路”。
蜿蜒起伏的长城,无论何时看到它,都会有一种震人心魄的美。大境门长城全长3700米,沿山势修建,就地取材,以石垒筑,灰浆勾缝而成。站在长城脚下,你能感受到那种气吞山河的气势。
大境门门楣上“大好河山”
四个颜体大字苍劲有力,为大境门增添了无边的风韵,它是1927年察哈尔特别行政区都统高维岳所书。张家口人爱开玩笑地称之为“山河好大”,的确,中国地大物博,山河秀美壮丽。
远观大境门,壮观雄伟,坚固敦实。它是一座条石基础的砖砌拱门,门墙高12米,底长13米,宽9米,有两扇木质铁皮大门。顶部为一平台,长12米,宽7.5米。外有1.7米高的垛口,内有0.8米高的女儿墙。

历史在这里延续,文化在这里传承,坚守的是中国人抵抗侵略的骨气,发展壮大的豪气。大境门连接东、西太平山,地势险要,历史上这一带是兵家的必争之地,是扼守京都的北大门。
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的学生、中国古建筑学家罗哲文题写的“大境门”碑文。在万里长城上有许多关口,这些地方多以“关”、“口”命名,而只有张家口的这个关口却以“门”命名,谓之“大境门”,这其中即包含着“商文化”和“武文化”的魅力,也流淌着民族融合的历史渊源。从明朝隆庆5年起,张家口大境门外元宝山一带,逐渐形成了在历史上被称为“贡市”和“茶马互市”的边贸市场。来自蒙古草原和欧洲腹地的牲畜、皮毛、药材、毛织品、银器等在这里换成了丝绸、茶叶、瓷器和白糖,大境门外成为了我国北方国际易货贸易的内陆口岸。封建王朝以长城和门为界,做生意的外族人只能在城外交易。“境门”意思是指边境之门。
大境门能获得“四大名关”的美称多少让我有些意外,因为它既没有山海关、嘉峪关那样完整的城楼,也没有瓮城、内城那样的城池,参观之后,多少有些失落,也许从张家口堡能找到长城防线上重要军事驻军城堡的沧桑。我期待着有朝一日能亲自体会张家口市区的“原点”和“根”。
大境门外西北处有一座二郎庙,只不过这座庙相比于国内的庙有些浓缩和简陋,手持方天画戟的二郎神端坐在庙正中,身边的哮天犬看上去也没那么威武,到像一个病猫。

二郎庙不远处是卧龙亭。相传康熙帝三十六年(公元1697年)北征葛尔丹还朝途中,夜进大境门受阻,无奈于城外驻跸。次日,帝赏赐守城军士,勉其忠诚。后人为纪念康熙帝而修建了卧龙亭。
长城上画上了八仙过海,显得不伦不类。附近有一八仙洞,追求的是商业价值。

厚重的城墙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见证了无数重要的历史时刻。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爱国将领吉鸿昌率领数万抗日同盟军宣誓出征,北出大境门,抗击日寇,收复失地。1945年8月,八路军就是从大境门攻入张家口,从日寇手中解放了这座塞外古城。1948年12月,解放军将国民党五万人马全歼于大境门之外,张家口获得第二次解放。
大境门东100米处有一小门,门洞城墙上书“西境门”。据边上的牌匾介绍:西境门建于明万历四十一年(公元1613年),与互市之所“来远堡”同时开通。因建在宣府镇西路长城上,故名“西境门”。其形制小巧,俗称“小境门”,是当时进出张家口的唯一通道。
你知道张家口名称的由来吗?嘉靖八年(公元1529年)守备张珍在北城墙开一小门,曰“小北门”,因门小如口,又由张珍开筑,所以称“张家口”。只是不知道张珍当初所开的小门与小境门相比,孰大孰小?
很好奇,为什么小门内要摆放一木轮平板车?是为显示西境门的大小?还是为模仿当年车过门时的情景?史志记载,小境门“高,人不能骑马;宽,只能二马并行”,门洞券顶为石拱,券洞内为青砖砌拱,门道平铺着不规则青石板,石板上有牛车碾轧出的车辙,西境门门高2.7米,宽1.62米,进深7.5米,大小仅可通过一辆牛车。
城墙下一对新人正在拍照,在古老斑驳的城墙陪衬下,在青砖灰石的对比下,身着鲜艳的新娘更显娇艳妩媚,婀娜多姿。
战争与和平,生命与死亡,繁荣与凄凉,在这里周而复始,更迭演绎。大境门历尽沧桑,是张家口历史的见证,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都与大境门密切相关。大境门既目睹了旧中国的贫弱,也目睹了新中国的兴旺和塞外张家口的历史巨变。如今,这里成了人们参观游览的一处胜地,它见证了更多的欢歌笑语和盈盈笑脸。大境门成为了张家口的象征。

大境门景区内有正在开发的步行街,应该是仿古一条街,按照规模应该是和其他地区相同的吃、喝、玩
一体式,可惜还没成规模,也许未来会做的更好!
张家口是一座人杰地灵的城市,这里是奠定中华民族融合统一的圣地,黄帝、炎帝、蚩尤“邑于涿鹿之阿”,合符釜山,开启了中华文明之先河。相信借着2022年冬奥会的春风,张家口一定会发展的更加美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