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威尼斯是世界著名的旅游城市,水城是这个城市的标签,水道上行驶的一艘艘贡多拉是这个城市最富特色的风景。在威尼斯乘坐举世闻名的平底小船贡多拉,就象在马德里看斗牛、在北京吃烤鸭一样是这个城市最经典的享受。威尼斯的贡多拉和威尼斯城一样古老,已经成为意大利最广为人知的象征。
贡多拉(Gondola)又译刚朵拉,是威尼斯特有的一种人力平底船,它独具特色,船身古朴,船形弯弯,模仿的是总督(共和国最高行政长官)官帽的形状。这种轻盈纤细、造形别致的小舟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它一直是居住在泻湖上的威尼斯人代步的工具。据说,7世纪时,第一任总督将这种船命名为“贡多拉”。
为什么叫它“贡多拉”现已无从考证,贡多拉是由威尼斯的工匠按照古老的口传工艺制造的。这种小尖舟古时候并不完全象今天这个样子。15世纪和16世纪的绘画所描绘的那时的贡多拉比较扁平,船尾和船头也不像现在那么高。船边沿绘着鲜艳的图案,有的还装点着昂贵的饰物。贵族们经常乘坐雕刻精美的装饰着缎子和丝绸的贡多拉炫耀财富。为抑制奢靡的风气,1562年,威尼斯元老院颁布禁令:不准在尖舟上施以任何炫耀门第的装饰,已经安装的必须拆除,所有的贡多拉都漆成了黑色。唯一留下来供装饰用的只有船头的嵌板。结果,泻湖一眼望去清一色黑色贡多拉与碧绿的湖水搭配得煞是好看。从前的贡多拉的中间船舱还有一个可以活动的船篷,用来给旅客遮阳挡雨,有的船篷上面开有小窗和小拉门。后来这种船篷也消失了。
贡多拉最具想象力的有两个部位,一个是自然奔放的船头,为了平衡船尾船夫重量,船头部分是用钢材制作的具有代表意义的特异造型——7个方齿,其中6个方齿向前,代表威尼斯城的6个区,一个向后,代表朱代卡岛;另一个是依奥尼亚式船尾。到了18世纪,这种威尼斯尖舟的形状和大小慢慢地固定到我们今天看到的样子(从前的贡多拉也有大船,好几位桨手同划)。今天这种小舟一般长约12米、宽约1.7米。小舟的平底呈不对称型,这样可以较好地保持只靠一侧单桨划的船的平衡。
贡多拉船夫个个都是意大利美男,身材魁梧,英俊潇洒,为不少美女游客津津乐道。
贡多拉船夫,有着严格的规章制度的约束。按照法律,他们的收费是固定价,同时他们也被禁止单独工作,他们必须工作在一个站点,平摊赚到的工钱。但是贡多拉属于私人所有,按照传统,贡多拉是由父亲传给儿子,同时,父亲也会把风格独特的威尼斯划船技术传给儿子。加入贡多拉船夫的队伍,等于加入了他们的兄弟会。如今丰厚的薪水使其成为威尼斯本地人最向往的职业之一。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的威尼斯贡多拉船夫,必须完成相关课程并顺利通过考试取得驾驶“贡多拉”的资格证书。6个月的“贡多拉”课程是威尼斯市议会于2007年引入的,总共400小时的课时,教授内容包括:如何用一只浆操纵狭长的“贡多拉”,如何在威尼斯曲曲折折的水路上驾船,以及如何预测潮水和水流。贡多拉船夫的执照考试及其严格,每年仅颁发3张新执照,而申请者则有上百。做威尼斯的贡多拉船夫,就是做世界上最独特的一种职业,这是威尼斯城传统的继承。
2009年6月27日,一名两个孩子的母亲打破了男人一统“贡多拉”天下的局面,成为威尼斯首个女贡多拉船夫。
贡多拉船夫现在只穿着一件带横条的紧身针织上衣,戴着一顶草帽。划船的时候,船夫站在船尾上,用搁在弯曲的桨架上长长的单桨划。
马克·吐温这样描述贡多拉,“它自由而又优雅,像一条大蛇在滑行”。贡多拉已经成了威尼斯的城市标志。提到巴黎,人们情不自禁地想起埃菲尔铁塔;提到威尼斯,人们会想到摇曳的贡多拉。
如同大卫雕像一般的俊美

开怀大笑的船夫

小船转弯请坐好

精心呵护自己的爱船


贡多拉船夫的标准着装

高跷的依奥尼亚式船尾
戴着墨镜酷酷的船老大,好像黑社会的大哥。

我们的船老大,整个一“表情帝”。




憨厚的船夫


帅哥出现

摆个pose,我帅吗?

迷人的微笑

潇洒的大叔










游客乘坐贡多拉游览大运河两岸的风光


一字排开的贡多拉行驶在宽阔的大运河上,这时候正好有一束阳光穿过厚厚的云层斜射下来,画面上立刻有了神圣的感觉。



意大利盛产帅哥,此话绝对不假。光是这迷人的微笑足以秒杀少女一片了。


大运河上的贡多拉和船夫


站在船尾的船夫、头顶的草帽、帽子上的飘带,与漆黑的船身,碧绿的运河相映成趣。


小巷中的贡多拉和船夫


行驶在小巷里的贡多拉

又一型男出现

标准的转弯动作,用脚蹬一下墙

这气势这动作,怎么感觉像跳佛拉门戈舞蹈

奔放的像15和16世纪用的六齿钺戟的船头。

冷峻的面孔像不像电影中出现的意大利“黑手党"?

摇桨的背影,那长长的船桨颇有震撼的气势

贡多拉与叹息桥成了完美的组合,如今只有赞叹没有叹息!

——部分介绍文字来源于网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