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到过米兰的人一定会对米兰大教堂广场念念不忘。这里人气旺盛,一年四季,总是游人如织。只有身临其境,你才能体会那种人潮如涌真实的感觉。难怪《十二道锋味》第四道中房祖名为给老爸成龙过六十大寿,与谢霆锋远赴意大利学做黑松露蛋糕,被老师要求派发披萨传单时就选择了人员流动最多的米兰大教堂广场。
米兰大教堂广场之所以得此名,就是因为这里坐落着著名的米兰大教堂。
米兰大教堂位于米兰市中心的大教堂广场,亦称圣母降生教堂、杜莫大教堂,是仅次于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和西班牙塞维利亚大教堂的世界第三大教堂(百度称之为第二,LP及其他说法为第三)。大教堂于1386年开始建造,当时是由统治米兰的大公维斯孔蒂(Gian
Galeazzo
Visconti)下令兴建,1897年完工,历时五个世纪。至1965年教堂正面最后一座铜门被安装,才算全部竣工。整座建筑物融入了古希腊、罗马及哥特、文艺复兴、新古典等多种建筑风格,是世界上最大的哥特式教堂。大教堂的历史价值、哥特式建筑风格都有着无与伦比的地位。米兰大教堂是米兰的地标,雄伟的气势,令人望之而生仰慕之心。
米兰大教堂整个外观极尽华美,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建筑师先后参与主教堂设计,汇集了多种民族的建筑艺术风格,德意志风格影响尤为显著。从正面看,这座纯白色大理石建筑上半部为哥特式尖塔,下半部为巴洛克式风格。主教堂用白色大理石砌成,是欧洲最大的大理石建筑,有“大理石山”之称,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称之为“大理石的诗”。大理石建材为来自Candoglia地区,如何将巨石穿过市内狭窄的街道?这个问题还是由达·芬奇解决的:在大理石运输过程中,通过操纵闸门,依次控制改变水位使得巨石顺利通过。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大教堂都是精美的艺术品。远观教堂,那林立的尖塔令人啧啧称奇,繁复奢华的浮雕装饰让人叹为观止。教堂顶部耸立着带有花边的135座哥特式大理石尖塔,仿佛烈焰火舌,每一塔顶立有塑像。中央尖塔高108米,是教堂的最高点,建于15世纪,由意大利建筑巨匠伯鲁诺列斯基建造。中央塔上的圣母玛利亚雕像于1774年才建成,高4.2米,为镀金铜像,圣母身裹3900多片金叶片,重700多公斤。大教堂最初的正式名称为“圣母诞生大教堂”就是由此而来。

佛罗伦萨圣母百花大教堂的“天堂之门”非常著名,米兰大教堂的铜门同样精彩。米兰大教堂的正面,在六个巨大方柱之间是五道青铜门扉,每座铜门上分有许多方格,方格内布满浮雕,讲述着教堂历史、米兰历史、圣母生涯和君士坦丁大帝的“米兰诏书”等。左边第一个铜门于1948年完成,表现的是君士坦丁皇帝的法令;第二个铜门是1950年所作,讲述的是圣·安布罗吉奥的生平;第三个最大的铜门是1906年完成,重37吨,描绘的是圣母玛丽亚的一生;第四个铜门是在1950年完成的,讲的是从德国皇帝菲德烈二世灭亡到莱尼亚诺战役期间米兰的历史;第五个铜门1965年完成,表现的是从圣·卡罗·波罗梅奥时代以来大教堂的历史。
历史总会留下伤痕,用黄铜造就的前门上至今还残留着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落在大教堂附近的炸弹爆炸造成的伤痕。

中国的古典建筑一般喜欢飞檐斗兽,西方的建筑更喜欢外部以华丽细腻的人物雕像来装饰。米兰大教堂可以说外部装饰用到了极致。巨大石雕是米兰大教堂外观上最精彩的部分。教堂从上而下满饰雕塑,极尽繁复精美,是文艺复兴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物。米兰大教堂整座教堂共有大理石雕像6000多座,3159座位于建筑外部,其中2245尊是外侧雕刻,雕像的主题多为圣经故事等宗教题材,各种雕像千姿百态,是世界上雕塑最多的建筑。下列图为正面方石柱上的大型浮雕和人物像,刻画地栩栩如生,细腻传神,极富艺术色彩,整个教堂本身甚至可以说是一个艺术品。



进教堂参观免收门票,但是参观地下宝库、上教堂屋顶需要收费。穿着短裤和露肩服装的人是不允许进大教堂的。我们去的时候已是深秋,不存在露胳膊大腿的问题。
步入教堂,内部比较幽暗,不像德国的教堂洁净素雅明亮。厅内全靠两边的侧窗采光,窗细而长,上嵌彩色玻璃,光线幽暗而神秘。这好像正是应对了教会的世界观:人世间是黑暗的,天堂是光明的。宏伟的大厅被四排柱子分开,中厅较长而宽度较窄,大厅长约130米,宽约59米,而整个大教堂长158米,最宽处93米,总面积11700平方米,可容纳近4万人。中厅高度很高,顶部最高处距地面45米。尖尖的拱券在拱顶相交,弯曲围闭形成的穹顶,暗示着上一层空间的存在,这就是天堂,人世是苦难的,只有天堂才是乐土。建筑的每处细节无不用心良苦地表达出天国与人间两个世界的对立。当天参观时,中厅用绳子拦住不能通行,也就不能从正中间拍到大厅的宏伟和中间圣坛的精美了,遗憾!
漫步在由大理石分割的空间内,欣赏着绘画的花窗和精美的雕塑,感受着大教堂的气势恢宏。像这样巨大高耸的圆柱形大理石柱整个教堂共有62根,它们支撑着重达1.4万吨重的拱形屋顶。


如果你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在教堂所有柱子的柱头上都有小龛,内置雕像,手工精美。这些庄重而千姿百态的塑像,更为米兰大教堂增添了无限的神圣感。

在教堂细长的窗户前有许多神龛,神龛中间是圣人的绘画和雕像,神龛上还有众多的雕塑,好像雕塑展览一般,呈现给世人无限的艺术震撼,神龛下部有的还有一些主教和教会重要人物的遗体,长明灯下更显庄严与神圣。







据资料上说大厅内供奉着十五世纪时米兰大主教的遗体,头部是白银筑就,躯体是主教真身。不知道是否指的就是这一遗体。

看到这六个小药丸,就知道是和美第奇家族有关。在欧洲文艺复兴的过程中,美第奇家族从银行业起家到佛罗伦萨的统治者,再到基督教教皇、欧洲的王室,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产生了一代代资助文学和艺术的赞助者,形成了文艺复兴的繁荣。只是不知道这个雕塑是美第奇家族的哪位成员?

巨大的花窗上也画着美第奇家族的故事


目光所及之处,呈现一座座精美的浮雕,鬼斧神工的技艺令人叹为观止。
米兰大教堂内藏有许多艺术珍品和米兰名人的陵墓。 一直以来一些闻名的神父,选择了安葬在大教堂之下,所以米兰大教堂可以堪称神圣的圣殿。参观地下墓室和玻璃棺免费。

不愧是世界上雕塑最多的建筑,地下室的屋顶上也布满了华丽精美的雕塑,简直可以称之为奢侈了。一条条弧线串起了一个神奇的艺术宫殿。


这里供奉着不知道是什么宝贝?难道也和佛国一样供奉着佛指舍利一类的教皇圣物?看建筑气势给出的待遇实在是高。


通往地下室玻璃棺的路上,游客众多,需鱼贯而入。

地下室玻璃棺墓室四周墙上的布装饰有些中国织布的味道。

地下室的玻璃棺内陈列着米兰大主教卡洛·博罗梅奥(Carlo
Borromeo)的遗体,他去世于1584年。据维基百科:卡洛·博罗梅奥,天主教称圣嘉禄·鲍荣茂,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神学家。1610年被封为圣徒。他帮助改革教会音乐,曾主持部分特伦托会议。作为米兰主教,他执行严格的特伦托教令,拆除了一些米兰大教堂的装饰。他还改革宗教教团,迫害女巫和其他异端。


米兰大教堂的玻璃窗高约20米,共有26扇,全部用五彩玻璃拼缀,绘有圣经故事。当阳光照在彩色玻璃时,缤纷的色彩和人物如呈现在电影屏幕一般,霎时,让人明白宗教的美原来可以这样宣示。



西方的艺术家对人体研究的很透彻,达·芬奇就亲自解剖过尸体。在1欧元的背面,有一张著名的人体比例图,它是1490年达·芬奇绘制的《维特鲁威人》。这座大理石雕塑像是中医脉络图的立体版,骨骼刻画的细腻清晰,其实他是圣巴塞洛缪(st.
Bartholomew,罗马天主教称巴尔多禄茂),是耶稣的十二门徒之一,据传他在印度传教时被歹徒剥皮殉道,该雕塑正是描绘了圣人手拿折叠好的自己人皮的情景。

大教堂平常不知道是否可以从中间参观,当天中间拦着,只能从两侧欣赏。米兰大教堂的内部多以深色竖线条为主,格调庄重。中央圣坛周围支撑中央塔楼的四根柱子,每根高40米,直径达到10米,由大块花岗岩砌叠而成,外包大理石。12根较小圆柱,柱子加上柱头总高约26米,直径3.5米。这些柱子共同支撑着拱形屋顶。巨大的柱子如同自地下生长出来的挺拔枝杆,形成很强的向上升腾的动势,体现了对神的崇敬和对天国向往的暗示。

教堂的地面用黑、白、黄三色大理石铺就,相互镶嵌。由于正面被绳子围着,无法看到中央祭坛的全貌,只能从侧面拍照。祭坛是哥特式建筑的装饰重点。殿内的大祭坛是佩莱格里尼于1581年设计的,四周设5尺高栏,正中圣体龛外有8根镀金铜柱,支撑着一个凯旋基督铜像的顶盖,将他罩于其中。其下由四个小天使抬着。祭坛周围共有4座大型风琴,造于1542年,1939年扩充,成为一个有180个调音器、1.3万个音管的大风琴,声音柔扬悦耳,雄浑有力。


和许多历史悠久的建筑一样,这里也有着众多传说。最神秘的当属“耶稣的钉子”的传说。人们相传在教堂的屋顶上藏有一枚钉死耶稣的钉子。耶稣的信徒们为纪念耶稣,每年要取下钉子朝拜三天。当时著名科学家兼画家达·芬奇还为了方便取送这枚钉子而专门发明了升降机。法国皇帝拿破仑也与米兰大教堂有渊源,1805年他宣布自己兼任意大利国王时,曾在这里加冕。米兰大教堂在宗教界的地位极其重要,著名的《米兰赦令》就从这里颁布,使得基督教合法化,成为罗马帝国国教。

参观完米兰大教堂,发现一个问题,整个大教堂无一处钟塔,不知道是出于什么目的。
米兰大教堂是意大利最大的天主教堂,有着“米兰象征”的美称,被誉为“米兰精神中枢”。米兰大教堂不仅仅是一个教堂,一栋建筑,它更是米兰的精神象征和标志,也是世界建筑史和世界文明史上的奇迹。它是一首屹立在空间的圣诗、一曲回荡在天际的音乐。
——部分文字介绍来源于网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