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苏黎世—利马特河畔低调的城市

标签:
旅游 |
分类: 瑞士行 |
2012年6月8日,星期一。早晨起床后洗漱完毕,在宾馆附近转了转。我们大概住在了苏黎世的市边,周围的居民楼只有三、四层高,没有林立的高楼大厦,每家的庭院都被绿树和鲜花所包围,一座座精美的房屋如同童话王国里的小房子。
沿着利马特河走向市内,河水清澈,湛蓝的河水倒映着蓝天白云,河上泊着游船,罩着苫布,岸边的建筑静静注视着悄无声息慢慢流动的河水,清晨的苏黎世显得如此静谧与祥和,一幅小城镇的安逸与舒适,没有喧嚣与奢华,没有熙熙攘攘的人群,丝毫看不出这是欧洲最富裕的城市,低调的城市!洁净的空气,美丽的景色,行走在千年的古城,心情也变得透明起来。
沿河边走不远,两座特别显眼的建筑突兀出现在眼前。一座是教堂,高耸的钟楼塔尖如利剑一般直指苍穹;另一座是古典的建筑,高耸的山墙顶端飘扬着蓝白色的苏黎世州州旗,建筑物外墙上低垂着4面巨大的旗帜,一面是红十字的瑞士国旗,一面是蓝白色的苏黎世州旗,另两面是相同的彩旗。纯净的空气一尘不染,连玻璃窗上都留恋起蓝天白云。
蓝白色的州旗高高飘扬,是代表着蓝天白云吗?清晨明媚的阳光下,建筑古典韵味十足,凝固的音符,让人心醉!
苏黎世大教堂、圣母大教堂和圣彼得教堂是苏黎世的三座主要教堂。
这座有着绿色尖顶的教堂就是圣母大教堂(Fraumünster)。圣母教堂又叫作弗洛穆斯特教堂,位于山丘的南部,是苏黎世的一座归正会教堂,创立于853年,国王捐建了这座本笃会修女院,其土地免除赋税,并直接受其管理。1045年,国王亨利三世授权修女院开设市集,征收通行费,并铸造货币,使得修女院院长事实上成为城市的管理者,由修女院院长任命市长。然而,修女院的权力在14世纪逐渐变小,开始出现不受修女院支配的独立的市长。
1524年11月30日,修道院在宗教改革过程中解散,1898年修道院建筑被拆除,为建造Stadthaus让出地方。今天这座教堂是瑞士归正会在苏黎世的34个本堂区之一。
圣母教堂左边的塔建于1732年,与旁边格罗斯穆斯特教堂的姐妹塔形成了鲜明对比。巨大的塔上有一个大型电子钟。教堂采用罗马式建筑,教堂内夏加尔创作的色彩斑斓的花玻璃和出自名家之手的壁画都非常有名。本想进去看看教堂美丽的花窗,也许是时间太早的原因,教堂并没有开门,留下一些遗憾。
苏黎世的建筑同欧洲许多城市一样并不缺少色彩的变化,丰富的色彩冲击着人们的视神经。
清晨的阳光毫不吝惜地洒向这座洁净的城市,清澈的河面上波光闪烁。沿着正对圣母大教堂的旧桥走向对岸。
岸边尖塔高耸的教堂就是水教堂(Wasserkirche),哥特式的建筑,建于15世纪,在利马河边依水而建得名。原来它是建于河边小岛上,后因泥沙淤积而与东岸连成一片。该地点在古代曾是异教集会之所,中心的那块石头现在教堂的地窖内,根据中世纪传说,这小岛有一个典故。基督教初传到瑞士时,遭到不信此教的罗马总督的迫害。有兄妹二人名叫费利克斯Felix和瑞古拉Regula,笃信基督,宁死不屈,被总督处死,在这小岛上斩首。这兄妹二人后来被天主教尊为“圣者”,并成为苏黎世的保护神。今日市区西面仍有一个以他们二人命名的教堂。
站在旧桥上向远处眺望,河水清澈,岸边是一排排古色古香的建筑,没有钢筋丛林的森林,没有林立的玻璃幕墙,低调的让人看不出这是最富有的城市,但是,它有干净的空气,蓝蓝的天空,生活在这样的城市里,真的是让人羡慕、嫉妒、恨啊!
在河岸众多低矮的古老建筑中,鹤立鸡群般的矗立着一座教堂的尖塔,它就是圣彼得大教堂(St.Peterskirche)位于班霍夫大道中部,是苏黎世最古老的教堂,在857年的历史文献中,已经可以查到它的名字。使这个教堂出名的是建于1534 年的钟楼,钟的盘面直径有 8.7米,时针长3米,分针长4米,是欧洲最大的钟塔,也是苏黎世一处明显的地标。这个教堂塔,是用于监视火灾的,曾经有看火人住在里面。据说,一旦发生火灾,看火人就把一面旗伸向发生火灾的方向。教堂原为查理曼大帝之孙、鲁道夫二世于853年所建的修道院,随后从12世纪到14世纪改建成哥特式的教堂。教堂内有夏卡尔根据新约圣经所制作、美仑美奂的彩绘玻璃,陈述修道院历史的壁画。
过河,走一小段坡路,来到双塔教堂—苏黎世大教堂。蓝天白云下,高耸的双塔仿佛在与上帝沟通着,是在表达着世人的祈福还是传递着上帝的福音?洁净的空气,清爽的天空,教堂显得庄严肃穆,让人突生敬畏之心。
格罗斯穆斯特教堂(Grossmunster Cathedral)是瑞士最大的罗马式建筑的清教徒教堂。今天的教堂始建于1100年前后,约1220年揭幕,曾经是宗教改革的发祥地,16世纪宗教改革者茨温利即是在此发表相关演讲,倡导工作不忘祷告的言论。其双塔式的建筑,外观相当雄伟壮丽,独特的造型也成为苏黎世的象征。教堂内最古老的墓窖建于11世纪末和12世纪初,其余部份为罗马人十字军东征时期所建。
教堂边有一水池,水池上的小塔都有宗教的色彩,看着又是一件艺术品,仿佛巴黎圣母院教堂顶部林立的塔尖移植了一个到这里,水管流出的是圣水吗?
尖塔与双塔遥相呼应。根据传说最早的教堂为查理曼创建。苏黎世大教堂是一座修道院教堂,在中世纪与利马特河对面的苏黎世圣母大教堂形成竞争。查理曼的坐骑跪倒在苏黎世主保圣人Felix 和 Regula墓前。根据传说,它早于圣母大教堂,后者由查理曼的孙子所建。最近的考古证据证明此处是罗马人的墓地。
绕教堂走一周,试图推开厚重的大门,未果,难道是来早了?看来想看看苏黎世教堂内部精美的花窗和壁画的愿望这次是不会实现了。
古老的旧桥,仿古的街灯,高耸的教堂,一座接一座的古老建筑,铺天盖地的古韵里,我恍惚间来到了中世纪
利马特河向远处延伸便是苏黎世湖,再远处是阿尔卑斯山,天公不作美,否则可以看到阿尔卑斯山皑皑白雪。
在利马特河边一抬眼,便可以看见苏黎世的地标——苏黎世大教堂的双塔。
沿岸边边走边拍,美丽的景色,随手一拍便是一张明信片。
利马特河上的市政厅(Rathaus),建于1694-1698年,是文艺复兴式的建筑,苏黎世最漂亮的建筑之一。市政厅建筑物具有巴拉克式的主入口及装饰,如今仍是市议会开会的地方。
挨着市政厅的是警察局,这么严肃的地方都显得是如此充满艺术感,希腊列柱式的建筑显得庄严而厚重。
告别利马特河两岸,沿羊肠小道开始爬坡,爬上许多细窄的台阶,经过许多弯曲的小巷,眼前豁然开朗,在山丘上有一大片的开阔地,这里便是林登霍夫(Lindenhof),罗马时代最初的税关关卡便设在此处。开阔的山丘上遍植菩提树,一长椅上一对老人手握手肩靠肩在清晨的阳光下欣赏着山下的美景,心中顿生感动。当我老的时候是否也会有这样一幅画面:沐浴着晨曦,公园长椅上,执着爱人的手,看着树影婆娑,听着簌簌的响声,一同回忆往昔幸福的时光。站在古老的城墙边,极目远眺,蓝天下红绿色的房顶沿着绿色的山坡层层叠叠地铺开去。清澈的利马特河水静静地流淌着,岸边一排排色彩鲜艳的房屋,众多建筑中冒出教堂高耸的塔尖,瑞士第一大城市就是这样安静而祥和,低调而不张扬,真的是“宜居城市”啊!当天,碰到一队中学生到此游玩,真羡慕国外的学生,没有那么大的压力,不是节假日也有游玩的时间。
沿小路下山,行走在小巷里,四、五层高的楼房小巧、精致,阳台和窗台上摆满了植被,怒放着姹紫嫣红的花朵。素雅的墙面上画着精美的湿壁画。底层是小巧的店铺,虽然不是很豪华,但也很有特点。墙面上挂满了十字旗,国家的自豪感在空气中飘荡。
苏黎世不仅是瑞士最大的金融中心,而且是西欧重要的金融中心。这里集中了350余家银行及银行分支机构,其中外国银行近70家。故享有“欧洲百万富翁都市”的称号。阅兵广场(Paradeplatz也有译为帕拉德广场)及班霍夫大道前段是主要瑞士银行的总部所在,例如瑞士银行巨头瑞银集团(UBS)和瑞士信贷(Credit Suisse),以及其他国际著名的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