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慕尼黑的教堂艺术3—圣特埃蒂娜教堂Theatinerkirche

标签:
旅游慕尼黑铁阿提纳教堂 |
分类: 行走德意志 |
慕尼黑被誉为德国的罗马。巴洛克式建筑的昌盛使意大利以北的区域都相形见绌。“三十年战争”后,慕尼黑很快成为巴洛克艺术的中心,意大利建筑师和艺术家被邀请来到该市,建造了巴洛克式的圣特埃蒂娜教堂和宁芬堡宫。
站在慕尼黑圣母教堂的塔顶,俯瞰城市,高耸的玫丽铜质圆顶和双塔楼的黄色建筑物就是圣特埃蒂娜教堂Theatinerkirche(也有称为铁阿提纳教堂)。
作为历史文明名城,慕尼黑有许多巴洛克式和哥特式建筑,如新市政厅、圣母大教堂、老彼德教堂和圣马可大教堂,它们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典型代表。
特埃蒂娜教堂建于1663年到1690年,为意大利巴洛克式,模仿了罗马的圣安德烈大教堂。洛可可式样的正立面直到1768年才由弗兰索瓦·德·屈维利埃完成。其地中海外观和黄色色彩成为该市著名的标志,并对德国南部巴洛克建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正午的阳光照得黄色的外墙格外耀眼。魁伟的双子塔楼位于高耸顶楼的侧面,这是慕尼黑地平线上的标志性建筑。
走进教堂,与外表面显眼的黄色不同,教堂内部却是素雅洁净的白色,在人与上帝交流的空间内,一切显得庄严肃穆。
这里是慕尼黑最壮丽的教堂。由意大利建筑师阿戈吉诺-巴罗利建造
美丽大方的教堂,美的让人张大嘴巴,无法形容。
教堂的穹顶同样没有艳丽繁复的画像装饰,但用灰泥装饰的塑像和浮雕却是精美异常,各种雕塑汇集在一起,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光线下,一切显得美轮美奂,美不胜收。
教堂内部采用繁复的灰泥装饰,由于其亮白的色彩而感觉非常明亮。主殿内鬼斧神工般的雕塑让人目不暇接,石柱上灰泥雕塑的石花和顽皮孩童的雕像向两个不同的方向螺旋着上升,精美异常。众多的白色中间是巨幅油画,凸显画作的色彩。管风琴放置在主殿当中还是第一次见到。小门两侧各有两个塑像,右边小门的塑像不知道为何缺少了手臂,也缺少了一幅塑像,猜想是在维修中或在某个加工厂。
侧殿的装饰几乎和主殿一样,同样是美轮美奂。据说这里还有马克西米利安二世夫妇的坟墓。
教堂于17世纪为纪念国王马克思·伊曼纽尔的生辰而建。教堂于1690年竣工,但钟楼却到1768年才最终完成。教堂的正门和正殿。
黑白对比强烈,美丽得不得了。
点燃一支祈愿的烛灯,寄托心中美好的祈愿与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