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走出人生的“至暗时刻”?

(2021-07-27 11:29:56)

心理学界有一句名言:“人类诸多悲剧产生的根源,就在于对一段关系寄望过深。”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很多悲剧之所以会发生,就在于我们把自己生活的希望,甚至一生一世的幸福,完全寄托在了某个人或某件事物上。但这种“寄托的幸福”,特别容易破碎或幻灭。“一旦这种寄托关系崩塌,对我们来说就是灭顶之灾。”

不管这种寄托关系是父母子女关系,还是夫妻、情侣关系,更或是工作事业关系,一个人只要在一段关系上寄望太深,把精神支柱完全托付于这段关系时,那“可怕的悲剧”就很容易发生。所以一个人啊,在生活中在生命中,都应该多建立几个支点:不要只把爱情当做唯一,不要只把孩子当成唯一,不要只把事业当成唯一......

马克思说‘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句话其实挺深刻的。它还有一个潜在的含义:绝对不能只依赖某一个维度的关系。换句话说,当一个人的社会关系较多时,就更能承受部分关系的变化而保持大盘不崩。比如一个人家庭幸福,他就更能承受事业上的挫折,反过来一个人事业稳定,也更能承受家庭上的变故。有好朋友的人,更能坦然面对失恋;有稳定情感伴侣的人,也更容易承受朋友的离开!每一层关系,就像蜘蛛网上的一根线,而人就站在那个节点上。一根线断了,其他的线就会分担更多的力,继续把这个人支撑起来。”确实如此。

心理学者武志红讲过一件有趣的事:

一位女子非常爱老公,整个人好像就是为老公活着。老公不喜欢吃海鲜,她结婚后就没吃过海鲜。老公不喜欢她晚归,她就从不在23点后回家。她以为这样就能留住丈夫的心,可丈夫最后还是找了“小三”。她的天“咚”地一声塌了,她无比伤心,想到了自杀。

于是,心理咨询师就问她:“既然死都不怕了,那么你有没有一些遗憾,在自杀前把它们完成呢?”她想了想,找到了两个遗憾:一个是结婚后从没吃过海鲜,一个是从没在23点后回过家。

咨询师就陪她大吃了一顿海鲜,然后又陪她去酒吧玩到了凌晨。第二天,咨询师问她:“昨天的感觉怎么样?”她回答:“真是太爽了。”于是咨询师又给她布置了一道作业:“找十件只为自己做的事情,在三个月内去完成它。”当她完成这十件事情后,人生态度发生了陡然巨变:“我这个一直为老公活着的人,如今才终于意识到:人生还有很多事情值得我去做。”日本著名动漫家宫崎骏有句话说得好:“不要轻易去依赖一个人,他会成为你的习惯,当分别来临,你失去的不是某个人,而是你的精神支柱。”一个人什么时候适合结婚?就是不怕离婚的时候。因为有你我很幸福,但没有你我有别的幸福。
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会经历“至暗时刻”1997年,钱瑗离世。1998年,钱锺书离世。对著名作家杨绛而言,这无疑是晴天霹雳。女儿刚走,丈夫又去了,这是多么沉痛的打击啊。很多人觉得:“杨绛挺不住了。”但她从容地挺了过来。她很悲伤也很悲痛,但她不是只靠丈夫和女儿才能活着的人,她还有其他的生活支点,比如写作。于是她写《从丙午到流亡》,于是她写《我们仨》,于是她写《走到人生边上》,于是她活成了“杨绛先生”。
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叶嘉莹先生经历过三段至暗时刻:她17岁的那年,挚爱的母亲去世,她消沉了好多天,但最终还是挺了过来。24岁那年她结了婚,但夫妻俩根本不是一类人,丈夫不仅酗酒还家暴,叶嘉莹活得痛不欲生,她想过开煤气自杀,但最终也还是挺了过来。1976年,叶嘉莹52岁时,再一次遭遇致命打击:女儿遭遇车祸不幸离世。这一次她差点崩盘,但写了十首《哭女诗》后,她又一次挺了过来。叶嘉莹为何能挺过三个至暗时刻?因为,除了父母、老公、女儿,她还有其他的精神支柱,“一生多艰,是诗词救了我。”也正因为别有寄托,她成了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大家。

所以,我们的人生,不应该只有一个支点,只有这样才能走出“至暗时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