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篇小说月报

标签:
北京文学读后感 |
分类: 时事关注 |
读中篇小说月报
最近,朋友“高山流水”送我5本《中篇小说月报》,我不仅喜欢看,还要分别写5篇读后感:阅、读、赞、好、棒,这可真是“遇知音”了吧!“君子之交淡如水”,也算是回报吧。这是第2篇,2021年第4期的读后感。
胡学文的《丛林》,讲述是的一个煤老板想了断与过世父亲续弦金枝之间的关系,看了半天他俩一个又一个的故事以后,却是一个没有结果的结局……
王棵的《小小的火》,是讲述一个抛夫弃女二十一年的女人,突然从天而降投奔女儿,被逼无奈的女儿勉强收留了母亲,但只同意收留她十天。短短的十天之内,她能找到谁做依靠?直看到最后,也没个所以然!现在的小说怎么都是这个路子?上一篇没有结果,这一篇依然如此,让读者无限地去联想……
章缘的《陌生地》还算有个圆满的结局,不过从头到尾都没见主人公的名字,只是用“她”来代表,这也需要一定的功底呢!她在回国途中遭遇劫持,在没有护照和手机的情况下,她是如何逃脱魔爪的呢?原来是她事先把护照拍照下来,再把手机记忆卡藏在了自己的鞋垫底下,不管故事是不是虚构的,我还真佩服她的机智勇敢!
《茶王》的作者钱幸说,写这篇小说的创作灵感来自她在服装店偶遇的一件事:一个“穷人”看中了一件名牌服装,却因价签的数字瞠目结舌,不得不找个似是而非的理由,放下了这件衣服。这时,作者看到一个店员流露出一丝轻蔑的眼神。凭什么“穷”就自我害臊?凭什么“阔”就看不起人?我赞成作者的观点。
余耕的《我是余未来》是余未来的自述,他初中没毕业就从农村来到北京,跟着父母在废品收购站打工。但是他很有志气,竟然在废品收购站利用业余时间,阅读了大量收购来的书籍,毫不夸张地说,他阅读过的不少书籍,我连书名都没听说过,真是惭愧!千万别小看了收废品的啊!相信这个爱读书的余未来,一定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沈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