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年级数学研讨活动:《求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1

(2010-04-23 10:49:49)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学研讨

薛丽娟老师上第一节课,她的教学设计如下:

求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9~50页的例题及“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材学情分析】

在上一册教材中,学生已初步理解了加法的含义,并应用加法解决过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这部分教材要求继续教学用加法计算的一些实际问题。不过这些问题的现实背景稍微复杂一些,数量关系也更加隐蔽,条件、问题的叙述顺序与学生熟悉的思考路径也不一致,因而,无论是理解题意,还是寻找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方法都有一定的难度。为此,教材特别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选取素材,以便于学生利用直观情境,理解数量关系,进而正确解答。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很多练习加法的机会,而且有利于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求原来有多少”这类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列式计算,标注单位,口头作答。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行数学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根据题目的数量关系正确列式计算。

【教学难点】对“求原来有多少”这类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的理解。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数数:一个一个地数,从20数到40,两个两个地数,从40数到60,五个五个地数,从60数到80,从40十个十个的数到100。

2.读数:25、52、48、84、19、90、30、13、67、76。

3.填一填

93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81里面有(   )个一和(   )个十。

个位上是7,十位上是2的数是(  )。

个位上是4的两位数是(                   

4.笔算:26+3=      26+30=    4+34=    40+34=    47+1=       

         47+10=     32+5=     23+5=    12+60=    21+60=   

5.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学习两位数加十数或一位数,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新授。

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图提问:看着图说说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要求学生完整地说一说)。

(小猴摘桃已经采了23个桃,还剩5个桃,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

2.怎样求出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组织学生观图讨论,帮助理解。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求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

(把已采的23个和树上还剩的5个合起来。)

3.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生答师板书:23+5=28)

老师说明:从现在起,列式计算还要口答问题。例题这样口答,口答:树上原有28个桃。学生自己口答一遍,再集体口答—遍。

4.这道题还可以怎样列式计算?学生讨论完成后,指名说说是怎么想的?

生答师板书:(5+23=28)

谁来口答一下。

这两种方法一样吗?为什么会一样的?

5.小结:这道题已知小猴采了23个和树还剩下5个桃,求树原来有多少个桃就是把已采的23个和树上还剩的5个合起来,用加法计算,算式列成23+5=28,也可以列成5+23=28,计算后口答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为了清楚地表示计算结果,在得数后边要注上单位。板书(个)。

23、5、28分别表示什么?(引导学生说出题中的数量关系:即采下的个数+剩下的个数=原来的个数)

师出示:?-23=5,其实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求被减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当告诉你剩下减数和差求被减数,也就是求原来有多少的时候,同样用加法计算。

三、巩固练习。

小红已经做了26道题目,还有3道没有做,小红一共要做几道题目?

学生练习,说说解题的方法?做完后强调单位名称的书写及口答。

同理练习:老师借给**同学16朵花,还剩2朵花,老师手里原来有多少朵花?

1. 完成“想想做做”1。

(1)出示第1题图,要求学生弄懂图意,指说说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集体订正,同桌互相说说。

“怎样求出一共有多少块拼板?”,再指名说。

(3)这道题做完了吗?还少了什么?

(口答)(集体口答一遍)。

2.完成“想想做做”2。

(1)出示第2题图,提问:车上有多少人?还有多少人没上车?求什么?

(并提名完整地说说题意)

(2)学生独立列式解答,提醒学生在计算完后别忘了口答;集体订正时指名说一说“求一共有多少人乘车”?指明说说算法?为什么?

3.完成“想想做做”3。

(1)出示第3题图,同桌同学互相说说题意。

(2)独立列式计算,集体交流解题过程,要口答。

4.完成“想想做做”4。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强调口答。

5.完成“想想做做”5。

(1)出示第5题图,学生填一填。

(2)集体交流时提问:公鸡比母鸡多3只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四.布置作业。

【教后小记】

从课前预设上看,班级的理解能力和接受情况基本在预料之中,学生对原来有多少的问题能根据情境说出意思,因为求原来有多少个桃,实际上就是求采掉的和树上剩下来的一共有多少,还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关键是出来理解每个数字的含义,单位名称的书写要求已经现在要掌握的口头回答,学生还不是很熟悉。对读题的方法上还需要指导,有些孩子往往只能从老师口头上读出的内容中找到信息,还有在画中的信息很难找到或者是找不正确,有时会数错或者理解错误,这些都是需要在以后教学巩固中注意的地方。感觉上新授以及巩固练习中从教到导,从扶到放,从浅到深,都体现了一定的层次性。学生从教师指导中地学习回归到自己观察学习,是有很大的跳跃性的,所以练习时有扶到稍扶,到轻放到完全放手都是有讲究的,学生会做的坚决不先教,学生会将的坚决不先讲,让学生带学生,从他们的角度理解题目,从他们的角度思考问题。第五题的母鸡比公鸡多(),公鸡比母鸡少(),不仅是从数量上要求学生说出来,更是提出怎么知道是多了三只,怎么看出来的,学生在一个对一个地比较中发现多了三只母鸡,公鸡比母鸡多三只,也就是母鸡比公鸡少三只,为了看清楚,我在屏幕上用手势比划,学生理解得更加清楚了,这样让他们不仅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才能真正学到所学的知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