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沪高铁无网可上,凸显电信设施基础规划困境
(2011-06-19 21:25:50)
标签:
京沪高铁
电信管制
工信部
运营商
it
|
分类:
电信产业
|
京沪高铁开通,媒体试乘成为热点,当然,随之而来的在赞美速度之快,服务之高档,票价之昂贵之外,通信信号的不稳定也自然成为媒体们关注的热点之一。
媒体们作为惊叹报道的高铁通信问题,其实本不算一个新闻点,但是由于在中国通信服务尤其是移动通信服务的过度普遍服务供给,在时速300公里的高铁上信号不稳定成为新闻点也自然不足为奇。
不过以当前我国的各项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现状,如果京沪高铁上能够有稳定的信号才应该成为更爆炸的新闻。
当面对媒体询问上网问题是,建设方负责人说:“一方面由于金属制造的车体对信号有屏蔽;另外新开高铁沿线的通讯基站配置不够完善,我们将与三大通讯运营商沟通,尽快完善线路周边基站配置。”
直到高铁已经开通,乘客开始上座的时候,我们的高铁建设方才想起来需要与三大运营商沟通,去完善所谓周边基站配置?
京沪高铁,从1990年提上议事日程,到2008年开工建设,历时三年,投资近2300亿,号称八大技术自主创新的铁路建设的里程碑,在运营之日发现通信的问题没有解决,尽然还需要和运营商沟通,完善所谓基站配置。
唯一的疑问是:按照国家电信条例,作为基础设施的通信网络建设规划和投资,是不是在京沪高铁这样的里程碑项目中被忽略了呢?
这其实不是只是高铁这样的项目,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电信通信设施作为基础设施,在有关工程项目中必须被规划、设计、建设才能通过相应的审批和验收。但是在实践中,这些规定很大程度上都是一纸空文没有被遵守。
只有当公众体验时发现问题才会想起运营商需要参与进来,而此时,很多业主单位又狮子大张口,进场费维护费管理费等等名目不一而足,加重公众信息服务负担,而自肥。
在如此著名且里程碑的项目中,通信设施都被重视不够,其他的可想而知。
其实尴尬的是电信基础设施规划不力的困境。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