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移动互联网花园:拒绝围墙

(2010-12-15 22:04:21)
标签:

移动互联网

运营商

中国联通

杂谈

分类: 互联网

移动互联网的花园是否需要有围墙?或者说有围墙的花园与没围墙的花园,谁更具有竞争优势?

这是一个值得思索和探讨的话题。在中韩通信论坛上,有业内人士认为运营围墙花园的形式是有益于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创新和发展。

所谓围墙,笔者所理解,其本质是有限的开放和有控制的合作,或者说是可控制的管控,围起来的是以利益为核心的小圈子,并希望藉此能够把竞争激烈的市场围起来,意图构建一个相对平静的利润丰厚的有限竞争的领域。

这幅图景能够出现的前提是对信息自由流动和价值自由流动的有效控制,但是我们知道,在移动互联网发展至今并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这样的有效控制将会遇到其所不能承受的成本巨压,而结果或许显而易见。

当然,更现实的压力是,如果运营商意图以有围墙的花园养蜂酿蜜,那么应用的创新者在互联网巨头、终端巨头所能获得的替代性选择,或许将使得这个围墙花园失去其本来的吸引力。

没有人喜欢没有选择的方案。

其实在移动互联时代越来越碎片化的市场所需要的复杂的应用领域的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以及可能不计可数的商业模式的需要,将会导致围墙的半径越来越大,而最终可能使得围墙的半径区域无限大,而使得围墙的边界失去存在的意义。

所以,对于运营商来说,建设有围墙的花园可能远不如提供肥沃土地,为移动互联网锻造坚实的地基。

移动互联网地基与围墙花园的区别在对游戏规则的处理模式。

在地基模式下,运营商只限于提供基础的规则,类似在一国经济运行中由政府部门提供的基础的法律制度,而这些制度的设计的唯一目标是确保生长在地基上的花花草草能够自由竞争获得发展和生存。

但是,在围墙模式下,运营商在基础规则之外,还参与到了具体的运营,并承担起裁判者的角色。尽管此时可能具有能力开放,但是在本质上,这样的模式并没有改变裁判和球员合一的本质,并且在缺乏足够的第三方制约力量的情况下,可能最终会造成有效创新的不足。

所以,在移动互联网领域,源自2G时代的管控的思维模式或许是运营商所能遇到的最大挑战,探索如何走出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死循环,适应移动互联的应用发展趋势,构建适合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基础制度构架,恐怕不只是运营商企业也不应该只是运营企业的课题。

唯有各方的共同参与和竞争,才能避免有墙的移动互联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