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7。10
http://s11/middle/671bbdd5g8b132d4f448a&690
陡然发现,大壮同学现在对“词语”的“理解渴求”越来越高,无论在任何地方,任何场所,他都会不经意的问起他看到的,听到的不能理解的词语,虽然有些是我们看来很平常的词,一提到我们就会马上知道他的意思,但给他解释起来,却有些费力,因为汉语实在是太强大了,好多好多的同音字和词,比如那天我们说到“二伟伯伯”时,他说:“妈妈,我知道二伟伯伯的伟字还可以组成‘伟声’!”我一听就笑了,这家伙,张冠李戴,我就赶紧拿出小黑板,写出“伟”和“尾”,小家伙一看,就说:“噢,第二个尾是尾巴的尾!”我表示肯定,又说:“这个尾巴的尾也是你刚才说的尾声的尾,因尾巴一般长在身后,所以有时我们也可以用这个尾字形容‘到最后’的意思,所以说你刚才说的尾声应该用这个尾,而‘二伟伯伯’中的这个伟,却是伟大的伟,伟人的伟,表示很强大的意思。”小家伙这才点头:“噢,明白了!”
从这件小事可以看出,壮同学该拓展认字的范围,原来的时候,我一直顺其自然,没有刻意的让他去多认什么字,只是有时遇到了,提示一下,记不记不得住就看他用心的程度了。就像这一段他在做《阶梯数学》,我一直要求他大声的读题,一遍不行读二遍,二遍不行读三遍,然后让他说出自己的理解,这样做目的就是让壮有一个“独立做作业”的概念,因为我见过好多因为一年级的小学生因为题意读不懂而把题做错的情况,虽然这样做对开始对大壮同学有些困难,但我还是坚持一般不给他解释,让他自己悟出来,“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当然,遇到不认识的字,还是要解释的。有时也随手把字写下来,事后想起了认一下,但这一直处于“随意”状态,但这几天,通过他偶然的认“伟”和“尾”,让我有点“豁然开朗”,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记得那天,我给他解释说为什么“伟”和“尾”这两个字虽然读音一样,却意思不一样呢?这就像是两个人,虽然叫着一样的名字,却有着不一样的个体,话音没落,壮同学就马上接话:“我知道妈妈,就像这个‘间’,和‘监’视的‘监’也是读音一样,意思不一样吧?”我连忙称赞:“宝贝你太聪明了,连这个你都知道啊!”
那家伙经不住赞美,马上说:“妈妈,你看这个‘监’,我咋觉得像‘蓝’哩?还像强盗的‘盗’!”我心里惊叹壮同学能联想到这么多字,我这妈当的,竟然连这个也没觉察到,赶紧表扬他:“太棒了宝贝,你怎么认识了这么多字啊,不过,妈妈需要给你说明的是虽然‘监’和‘蓝’‘盗’很像,但他们却不是一样的,你要辩认清楚,不要弄错了啊!”
壮同学点头,说:“妈妈,你刚才说的‘弄错了’中的弄,是不是这个啊?”他指向黑板上不知道什么时间写下的那个‘弄’字,我表示肯定,他又说:“妈妈,这个‘弄’字,我看着还像‘养’,也像‘美’,还有点像‘兰’!”我说是有点像,但还是有不一样的地方,就赶紧把那几个字写下来,这样有了对比,壮同学马上记住了这么多字,然后他又根据黑板上的“根”,说到了“很”,根据“处”,想到了“外”,要据“市”,想到了“布”,“柿”,根据“弄”,想到了“开”,“井”,“并”。。。。。。等等好多,只要黑板上原来写着的字,他大致都能联想到几个,并且不但光从外形看,从读音上也联想到了好多,比如“最”,想到了“醉”,“猪”想到了“珠”,“因”想到了“阴”,“进”想到了“近”,“原”想到了“元”。。。。。。还能各自组个词,我一看这方法好,在不知不觉的对比中,小家伙对本来他看起来很抽象的字有了不一样的认识。
所以我就想,以后只要是他在读书,或者做题过程中不认得的字,都要一一写下来,然后根据他的认知情况进行归类整理,如果就读音认得多的,就进行读音归类,如果外形觉得相近的多的,就进行外形归类,当然这也没有很鲜明的界限,只是根据情况不同而定,比如今天我们看到“忘”这个字时,他不认识,我给他说是“忘记的忘”,小家伙问和“亡”(他读成了mang)一样不一样,我说当然不一样,并且这个字读wang,不读mang,然后把“芒”“茫”“忙”都写了出来,一一给他说是什么读音,什么意思,小家伙听得饶有兴趣,我也不强迫他非得把这些字记得牢牢的,只是把黑板放在醒目的位置,无意中给他读一下,让他认一下,能记住多少记住多少,认过几次都能说对的,就擦了,没记住的,还留在黑板上,等他下次再次,或者他再发现再有相似的时候再认。因为我觉得,认字也应该是个快乐的过程,虽然我们大人看起来,这有什么大不了的,不就是个字吗,为什么就不能快速的认识吗,但是我觉得,在孩子眼里,字也是个图,并且这些图比那些图画中的“图”要差远了,这是抽象的图,如果我们能用这样一种比较的方法,让孩子在对比中,想像中有所记忆,何乐尔不为呢?这样既不让孩子觉得枯燥,也让他对认字有了主动性,再加上我们适时的夸赞,也加强了他的成就感,让孩子就这样“半推半就”的完成了识字的过程。
不过,我觉得,这方法还是适用于有些汉字基础的孩子,因为有了基础,他才有了比较的“资本”,要不然,他就是再巧的妇,也难为这“无米之炊”!哈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