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儿童习得母语和成人学习第二语言的不同点

(2011-06-14 17:06:18)
标签:

教育

分类: 老外学汉语

在对外汉语课堂上,很多老外学起中文来都是觉得很困难,很多人觉得很奇怪,为什么中国的儿童一开始学中文就顺顺利利,而外国的成年人学起中文来反而很困难,这是为什么呢?主要原因有这么几点:

学习的主体不同理解和接受能力不同。第一语言习得的主体是儿童 ,从生理上讲 儿童的发音器官、肌肉还没有定型 可塑性强模仿能力强可以习得地道的发音大脑尚未固定化短时记忆能力强长时记忆能力差接受能力强。智力还没有完全发育起来有一定的归纳推理能力 但演绎推理能力差 ,不善于抽象思维,自我意识不强自尊心不容易受到伤害 因此学习的主动性强。而第二语言学习的主体大都是过了青春期的成年人他们的发音器官、肌肉已经飞 定型 模仿能力差些 不容易学到地道的发音大脑已经定型智力发育健全 演绎推理、抽象思维能力强;在第二语言学习中能够充分概括和归纳综合处理语言材料自我意识强自尊心容易受到伤害不同的学习主体在生理、心理、智力上二都有差异。
    学习的起点不同。儿童在习得第一语言之前没有任何语言他是通过所谓语言习得机制来接触和使用第一语言从而认识它的。成年人在学习第二语言之前 已经掌握了第一语言 他是通过对第一语言的知识和科学的思维能 力来接触和使用第二语言从而认识它的。学习起点不同决定了学习方法上的差异。
    学习的条件、学习环境、学习方式不同。儿童总是处于一种自然的语言环境之中不受时间限制,大量地接触自然的语言:语言环境比较纯没有第二语言的干扰。第二语言学习一般在正式场合 课堂 里进行时间有限。如果是 在自己国家 环境)学习第二语言课堂以外一般没有使用它的环境,或者说,总处在一种双语的环境之中在课堂上学第二语言课下使用母语。如果在目的语国家(环境)学习虽然课外有语言环境但有些学习者不愿意或不敢出去交际还是喜欢和跟自己说同样母语的人"扎堆"。从学习时间和环境上说,儿童优于成年人。但是儿童接触母语的时间虽长,可语言未经提炼,学习没有计划;成年人接触第二语言的时间虽短但语言经过提炼有严格的教学计划,从时间和学习效果之比来看成人优于儿童。
    学习的目的和动力不同。儿童习得母语为了生存和发展,为了生活,为了跟社团的成员交往,因而动力强,这是一种天然的动力。他把学习当成一种需要和乐趣 没有精神负担和心理压力。成年人学习第二语言的动力目的多样,有为了受教育目的的 如升学或提高文化素养等; 有为了学术目的的 专业阅读、研究等;有为了职业目的的如求职、升职、当汉语教师或翻译等:有为了职业工具目的的如以汉语为工具从事外交、外贸等工作 还有为了其他临时目的的,如旅游、短期居住、社交应酬、好奇心等等。成人学习第二语言的目的有多样性和可变性的特点。由于学习目的不同、学习者年龄不同,产生的学习动力也不同。有目的时学习动力强一旦受到挫折则学习动力易受损 缺乏儿童的那种天然的动力。
    语言输入的情况不同。儿童的第一语言基本上不是教 "而是自然习得的。输入的和习得的是同一种语言。父母输入的语言是"照顾式语言": 简单、清楚、有重复、速度慢、充满了感情、伴随着丰富的体势语、有具体的语言环境。输入的方法是:重内容不重形式 以学习者为中心不盯住错误不放进步时则给予鼓励和奖赏。第二语言输入的情况各异另外第二语言学习成功与否跟老师的输入方法很有关系。
    语言习得过程不同。 儿童学习第一语言一般是从独词句开始的然后学习词组和句子。无论学习词还是词组和句子都必须借助于实物和实情。比如 ,词是代表概念的儿童看到某种实物或实情的形象听到表示这种实物或实情的声音经过多次反复而把两者联系起来就获得了这个概念。经过模仿和记忆,逐渐学会发出表示这一概念的声音这样就学会了一个词再经过反复应用就达到了巩固和熟练。人的大脑具有对现象进行分类和归纳的能力随着习得的词、词组和句子的数量的增加儿童就对它们进行分类和归类这样就逐渐形成了创造性地使用语言的能力。儿童习得第一语言是把言语和概念以及概念与概念的关系结合在一起学习的。习得语言的过程 也是建立概念、形成思维和思维能力的过程 是从模仿到创造的过程。儿童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是同时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来源:儒森对外汉语进修学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