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台州市2020年高三教学质量评估语文作文(学生原创考场作文1)

(2020-05-11 13:53:48)
标签:

学生原创考场作文

校友佳作

凌子心声

让敬畏根生于心中

分类: 校友佳作

           台州市2020年高三教学质量评估语文作文1

作文(60分)

2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 )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这是王安石为消除宋神宗的顾虑,推行新法时说的一句话。意思是说:天象的变化不必畏惧,祖宗的规矩不一定效法,人们的议论也不需要担心。而孔子则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意思是说:君子有三种敬畏,敬畏自然规律,敬畏在高位的人,敬畏圣人的言论。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注意】

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不得少于800字。

不得抄袭、套作。

 

【立意提示】

这个材料的关键词是“畏”。如何看待“畏”?究竟是“无所畏”还是“有所畏”呢?材料为我们提供了两种说法:一个是在推行变法的过程中提出来的,强调变法要有大无畏的精神,消除各种顾虑,也不在意别人的议论。一个则是对君子人格的要求,强调应当心存敬畏,无论是对自然,对地位高的人,还是对圣人之言。所以,从特定语境来看,“畏”与“不畏”都有一一定的合理性, 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 可能共存于一个人身上, 该畏则畏,该无畏则无畏,这样才得刚柔相济之效。考生在写作时,可以任选其中一个说法立意,也可以综合两者立意(任选或综合并无高下之分),只要能自圆其说、言之成理即可。

 

主要立意角度有:

(1) 要有无畏之心,方能成就大业。

(2)要有敬畏之心,才能谨慎致远。

(3)既要有所畏,也要有所不畏。有所畏,格守善道,行有所止;无所畏,冲破枷锁,勇往直前。

(其他能从材料出发的立意,只要言之成理均可。)

 

【考场作文】

 

    让敬畏根生于心中

                     浙江省台州市九峰中学2020届高三4    方锶怡

 

王安石有言,人不必畏惧天象,不必效法祖宗,亦无需担心他人言论。而孔子恰与其相反,“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在我看来,我们也应敬畏自然规律、高位之人以及圣人之言论。

自然这一种神秘莫测的力量,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大千世界,自然界规律的演变有着其独特的原创,对于自然,我们怀揣的应是一颗敬畏之心,而非畏惧之意。自然赋予我们生命的活力,它是大千世界的创造者,是一切事物得以运行下去的规律。我们敬畏它,敬畏它的幽深莫测,敬畏它的瞬息万变。有人说,正因为其瞬息万变、无可预测的灾害,我们才应对它有所畏惧。而我却认为人与自然应是相融合的,在敬畏自然中这个世界也不断改变着。若我们遵循了自然规律,自然何来的惩罚,而人们又何必畏惧?畏惧代表破坏,敬畏代表一体。

而处于高位之人不也正和这自然一样吗?人们似乎在潜意识中便认为位居高位之人必定掌握着我们的人生,因而心生畏惧。其实不然,正是因为这些人,我们的国家得以运行,我们的人生才开始进展。我敬畏掌权却有一颗为民之心的高位之人,敬畏遵循本心、不忘初心的高位之人。而如果是畏惧他们,那便是屈服。我们不一定要效法他们的做法,但一定要在其做法的基础上审视这个做法的对错,正确明智的应瞻仰,错误的便应抛弃。

圣人之言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在《论语》这本儒家经典中,孔子的言论令我心生敬畏,也为我们后世的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王安石所说的无需担心他人的言论,在我看来应是他人错误的言论,而非取缔一切言论。对待圣人之语,我们应保持审视的态度,敬畏正确的言论,让其成为我们的基石。

自然规律、高位之人以及圣人之语,这三者都看似是一个神圣般的存在,实则都与我们融为一体。我们敬畏他们,他们回馈我们。正确地审视,而非以偏激的想法来否定他们。自然规律变幻莫测,我们敬畏它带来的生机;高位之人审时度势,我们敬畏他带来的安定;圣人之语明智先见,我们敬畏他们带给后世的借鉴。一切以好的方面为基准,敬畏而非一味否定。

(本文网上评卷得分  46分)

相关链接:

台州市2020年高三教学质量评估语文考场作文1…

台州市2020年高三教学质量评估语文考场作文2… 

台州市2020年高三教学质量评估语文考场作文3…

台州市2020年高三教学质量评估语文考场作文4…



台州市2020年高三教学质量评估语文作文(学生原创考场作文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