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笑林》寓言选读(整合)(四)
标签:
魏《笑林》寓言选读胶柱鼓瑟读书感悟凌子心声 |
分类: 读书感悟 |
胶柱鼓瑟(魏《笑林》)
齐人就赵人学瑟,因之先调胶柱,而归,三年不成一曲。齐人怪之。有从赵来者,问其意,方知向人之愚。
【解释词语】
瑟:一种古乐器。
胶柱:柱:瑟上调节声音的短木。是用胶把柱粘住以后奏琴,柱不能移动,就无法调弦。
向:过去。
【翻译】
有个齐国人跟赵国人学弹瑟,由赵国人先调好了弦,(齐人)就将调弦的柱子用胶粘住了回家。三年弹不成一首曲子,那齐人埋怨赵国人。有个跟赵国人学艺的人来到他这里,询问他埋怨的原因,才知道前面这(齐)人这么蠢。
【简评】
这则寓言是根据成语“胶柱鼓瑟”(出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演绎出来的。“胶柱鼓瑟”亦作“胶柱调瑟”。比喻拘泥成规,不知灵活变通。辛辣地嘲讽了不知变通的教条主义的学习方法。
相关链接:
前一篇:魏《笑林》寓言选读(整合)(三)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