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呻吟语》:教子七不责(整合)

标签:
《呻吟语》教子七不责读书感悟凌子心声 |
分类: 读书感悟 |
1.对众不责:在大庭广众之下,不要责备孩子,要在众人面前给孩子以尊严。
【中医学原理】对众不责防肝郁
一些家长认为当众责备孩子,可以使孩子更容易长记性,树立自己的威严,也能让别人感到自己严于家教。然而这种做法会损伤孩子的自尊心,日久导致气机阻滞,孩子有出现肝郁的可能。中医认为“肝”与“木”相对应,“肝喜条达”,孩子们犹如正在生长的树木,不喜欢被压抑着。肝有藏血的功能,心有行血的功能,当处于活动状态时,则血液运送至全身,维持各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当处于相对安静状态时,部分血液回肝而藏之。如果孩子肝郁气滞了,体内的气血如何顺畅、濡养脏腑呢?
2.愧悔不责:如果孩子已经为自己的过失感到惭愧后悔了,大人就不要责备孩子了。
【中医学原理】愧悔不责防伤脾
当孩子做错了事只要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感到后悔愧疚时,家长就不必再责备了。有些家长难以控制自己情绪,仍批评子女,这样就会伤及孩子的脾脏。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在体合肌肉,主四肢。人体有赖脾运化的水谷精微,才能使肌肉丰满发达,四肢活动有力。因此孩子脾的运化功能健全与否,往往直接关系到孩子们肌肉的壮实与羸弱以及四肢功能活动正常与否。
3.暮夜不责:晚上睡觉前不要责备孩子。此时责备他,孩子带着沮丧失落的情绪上床,要么夜不成寐,要么噩梦连连。
【中医学原理】暮夜不责防夜惊
小儿的脏腑娇嫩,神气容易受到惊吓而怯弱。如果在暮夜责备孩子,容易导致心神散乱,出现夜不能寐、夜啼夜惊的现象。睡眠不好会影响孩子的学习记忆能力,长期睡眠不足会导致免疫功能下降、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从而使学习效率低下。
4.饮食不责:正吃饭的时候不要责备孩子。这个时候责备孩子,很容易导致孩子脾胃虚弱。
【中医学原理】饮食不责防伤胃
“人以胃气为本”,胃气强则五脏俱盛,胃气弱则五脏俱衰,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如果在孩子吃饭的时候批评他,会使其胃气逐渐虚弱,引起消化不良,也让孩子对吃饭产生一种习惯性的惧怵和恐慌。
5.欢庆不责:孩子特别高兴的时候不要责备他。人高兴时,经脉处于畅通的状态,如果孩子忽然被责备,经脉就会立马憋住,对孩子的身体伤害很大。
【中医学原理】欢庆不责防伤心
孩子高兴的时候责骂孩子,真的会伤了他的“心”。中医认为心为神之主,脉之宗,起着主宰生命活动的作用,所以《素问·灵兰秘典论》称之为“君主之官”。心的生理功能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主血脉,二是主神志,所以,孩子心情好时可以适时开导教育,但是绝对不能责骂,否则会使经脉不同,对孩子的身体造成伤害。
6.悲忧不责:孩子哭的时候不要责备他。
【中医学原理】悲忧不责防伤肺
肺对应情志中的“悲” ,肺主皮毛,所以悲忧伤肺,如果在孩子情绪低落、哭泣的时候责备他,可以导致因为情绪而引起的皮肤疾病,如荨麻疹、疱疹、皮炎等。家长们想一想,孩子不高兴的时候已经很悲伤了,你再这么去责骂他,是不是更加悲伤了?
7.疾病不责:孩子生病的时候不要责备他。生病是人体最脆弱的时候,孩子更需要父母的关爱和温暖,这比任何药物都有疗效。
【中医学原理】疾病不责防难愈
孩子生病时正气虚弱、抵抗力下降的时候又怎么经得起心灵的煎熬呢?这个时候责骂孩子不是病上加病吗?所以,希望家长在孩子生病的时候,更多地给予温暖,而不是训斥。
【教育孩子的好时机】
1.表扬孩子,最好在饭前说。既然孩子在准备吃饭的时候身心比较放松、愉悦,那就好好利用这段时间,想一些好玩的小游戏吧。
2. 小道理,一起做家务时说。“身教胜于言传”,生活中的很多小道理,光靠给孩子讲,孩子是不会理解的,必须要在具体的行动中演示给孩子看,孩子才会理解深刻、记忆长久。
3. 批评的话,在孩子房间里说。
4.悄悄话,最好睡前说。孩子也有隐私,也有秘密,有些话是不好意思说出口的,所以家长需要细心,一旦有所察觉,就要尽力帮孩子解决、疏导,睡觉前便是最佳的时机,因为此时孩子卸下了自己的心理防御,更容易跟家长说一些心中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