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名言之反弹琵琶(二)(原创)

标签:
传统名言反弹琵琶一家之言凌子心声忠言顺耳利于行 |
分类: 一家之言 |
随着时代的发展,时过境迁,传统名言也不一定是“金玉良言”,下面试对几句传统名言反弹琵琶。
“忠言逆耳利于行”之反弹琵琶——忠言顺耳利于行
“忠言逆耳”式的思想教育,成效并不理想,还容易造成上级与下级之间,同事与同事之间、长辈与晚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隔阂,产生不必要的矛盾。譬如上司批评下属:“你怎么搞的,还想不想干,不想干到别处去”,这类语言肯定会剌伤员工,激起员工的反感。譬如老师这样说学生:“你怎么这么笨啊,这么简单的题目你都做错,你上课怎么听课的?”学生还敢问问题吗?譬如妻子不想让喜欢喝酒的丈夫多喝酒,妻子的规劝语是:“喝吧,怎么不喝死你呢!”这样的话会导致丈夫逆反,他不喝得酩酊大醉才怪呢?
“忠言逆耳”其实是一种愚人的笨方法,说话的人生气,听的人上火,最后伤了和气,好心变成了冷漠,友谊变成了仇恨,结果跟忠告者的初衷背道而驰。我国古代的大臣向君王进谏时,倘若语言不当,便会惹怒君王,引来杀身之祸,甚至株连九族。于是,臣子就得揣摩君王的心思,一味阿谀奉承的人成了佞臣,而善于讽谏的人千古留名:如触龙、邹忌、烛之武、李斯、张仪、苏秦、诸葛亮、魏征……其实唐朝武则天称帝时的狄仁杰也是一位善于讽谏的臣子。武则天称帝后的十余年中,为巩固自己的地位,对支持李唐政权、反对自己称帝的宰相权臣或杀或贬。然而只有狄仁杰,他虽然明确地支持李唐政权,却仍旧得到武则天的喜爱与信任。在他死后,武则天垂泪感叹:“朝堂空也!”狄仁杰在为官时曾因政绩出色,被嫉恨的同僚偷偷向武则天上书,说他的坏话。武则天将狄仁杰叫进来对他说:“您的政绩很好,然而有人向我进言说您的坏话,您想知道是谁干的吗?”狄仁杰想都没想就谢绝了,他说:“陛下,如果您认为我有错,那我会改正;如果您认为我没错,那就是我的幸运了。至于谁告的状,我不想知道。”武则天对他的态度十分佩服,连赞其有长者之风。其实,武则天在问狄仁杰的时候,心里是否对他起了怀疑,谁也不能确定。但是,狄仁杰用自己坦荡的态度,以及将决定权交给武则天的行为,让武则天打消了怀疑他的念头。与此同时,他还巧妙地拍了武则天的马屁,暗示武则天“英明”决断,让武则天觉得自己的皇权得到认可,非常有面子。当时,人心涣散,武则天的侄儿武承嗣、武三思等,多次请求武则天立自己为太子,武则天难以决断。狄仁杰这时来见武则天,告诉武则天自古只有儿子会把母亲供在祠堂里,没有侄儿会把姑姑供奉在宗庙里。只有立自己的亲生儿子为接班人,才可以永保自己得供奉,自己的子孙永远继承自己的事业——这才是为自己考虑的最长远的规划。武则天听了深感有理,最后听取狄仁杰的意见。正是掌握了武则天这个独立特性的女皇的心理,狄仁杰才能在立太子问题上说服武则天,还政于武则天的儿子李显,恢复李唐皇室。
好的内容要通过好的方法,才能得到好的效果。婉转曲折是一种不花钱的“润滑剂”,它能使批评变作委婉的表扬,化干戈为玉帛,还可以缓冲可能导致紧张的人际关系,确实得好好研究用心体会。在这“以人为本”的时代,我们要研究提意见提建议的技巧,努力让忠言如和风细雨、像春风化雨,避免听者产生抵触情绪,顺耳的“忠言”一定会事半功倍。
2014年10月3日21:50写于寓所书房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