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心整理培训笔记(十七)(古代诗歌中的温柔敦厚——以曹丕《燕歌行》为例)

标签:
静心整理培训笔记古代诗歌中的温柔敦厚继续教育读书感悟凌子心声 |
分类: 读书感悟 |
说明:
暑期去宁波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因为有公事提早回校,未能自始至终聆听专家行家的讲座,心有遗憾。好在同组的郭老师听完了全部讲座,我特向她借来笔记,趁寒假整合辑录,算是间接再次接受继续教育吧。
静心整理培训笔记(十七)
听讲座时间:2013年7月14日上午
讲座内容:古代诗歌中的温柔敦厚——以曹丕《燕歌行》为例
听课笔记:
一、“温柔敦厚”释义
爱他人的热度的正确层数——温柔敦厚,否则是虚伪。
说:得体、恰当,外在的情态。
水:开水、温水、冰水
柔:就心灵而言,发自内心。
才:人的属性、秉性,演化为能力
人生准则:发乎情止乎礼义
文学法度:发乎情止乎礼(含蓄)
二、曹丕《燕歌行》
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
不觉泪下沾衣裳。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明月皎皎照我床,
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诗眼:
男性外出的原因:
1.游宦:他举、推荐,去京城投做官宦贵族的门生,期待被推荐,牛衣对泣。
2.上计:向朝廷述职,上计吏。
3.游子:遍访名师。
4.经商:商人重利轻别离。
女性留守京中,思念亲人。
慊慊qiè:不满足。
4—6句:远在他方的男性思念家乡。角色转换:留守的女性→他乡的男性之一:我想你被转化为你想我。
断肠:思之深,故而转化、想象。
取影手法。对面傅粉:人情事理的极致。
《周南·卷耳》是一篇抒写怀人情感的名作。开始以思念征夫的妇女的口吻来写的,然后描述以思家念归的备受旅途辛劳的男子的口吻来写的。犹如一场表演着的戏剧,男女主人公各自的内心独白在同一场景同一时段中展开。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
陟彼崔嵬,我马虺隤。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陟彼砠矣,我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
【注释】
⑴采采:毛传作采摘解,朱熹《诗集传》云:“非一采也。”而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则认为是状野草“盛多之貌”。卷耳:石竹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嫩苗可食[2]。
⑵顷筐:浅而易盈的竹筐。一说斜口筐。
⑶嗟:语助词,或谓叹息声。
⑷寘(zhì至):搁置。周行(háng杭):环绕的道路,特指大道。
⑸陟:升;登。彼:指示代名词。崔嵬(wéi 违):山高不平。
⑹虺隤(huī tuí灰颓):疲极而病。
⑺姑:姑且。罍(léi 雷):器名,青铜制,用以盛酒和水。
⑻永怀:长久思念。
⑼玄黄:黑色毛与黄色毛相掺杂的颜色。
⑽兕觥(sì gōng 四公):一说野牛角制的酒杯,一说“觥”是青铜做的牛形酒器。
⑾永伤:长久思念。
⑿砠(jū 居):有土的石山,或谓山中险阻之地。
⒀瘏(tú 途):因劳致病,马疲病不能前行。
⒁痡(pū 扑):因劳致病,人过劳不能走路。
⒂云:语助词。云何:奈何,奈之何。吁(xū 虚):忧愁。
【译文】
采呀采呀采卷耳,半天不满一小筐。我啊想念心上人,菜筐弃在大路旁。
攀那高高土石山,马儿足疲神颓丧。且先斟满金壶酒,慰我离思与忧伤。
登上高高山脊梁,马儿腿软已迷茫。且先斟满大杯酒,免我心中长悲伤。
艰难攀登乱石冈,马儿累坏倒一旁,仆人精疲力又竭,无奈愁思聚心上![
《卷耳》1—4句和5—8句前后两个镜头,从空间上不属于一个逻辑范围。
《燕歌行》第二个诗眼:7—9句,“不敢”所体现的复杂情绪。守空房,不敢忘。文化迫害:不是由外力强制迫害。
《燕歌行》第三个诗眼:
《燕歌行》成功地描写了一位妇女在不眠的秋夜思念淹留他乡丈夫的情态,情思委曲,深婉感人。该诗是曹丕自创的拟燕地歌曲,是现存较早的、比较完整、成熟的七言诗。体现了曹丕清俊流畅的风格。
诗中两处引用:
1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楚辞·九辨》:“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2
夜未央:夜尚未尽。《诗·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
文本艺术分析:
相关链接:
静心整理培训笔记(十五)(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教学环节的组织)…
静心整理培训笔记(十七)(古代诗歌中的温柔敦厚——以曹丕《燕歌行》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