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心整理培训笔记(三)(汉语形象与古诗文教学)

标签:
静心整理培训笔记读书感悟凌子心声教育汉语形象古诗文教学 |
分类: 读书感悟 |
说明:
暑期去宁波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因为有公事提早回校,未能自始至终聆听专家行家的讲座,心有遗憾。好在同组的郭老师听完了全部讲座,我特向她借来笔记,趁寒假整合辑录,算是间接再次接受继续教育吧。
听讲座时间:2013年7月5日下午
讲座内容:汉语形象与古诗文教学
听课笔记:
案例导入
黑泽明的《蛤蟆的油》“不要怕丢丑”。
介绍课例:柳宗元《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课堂观察到的问题:
师:同学们还有什么不懂的吗?
生:老翁为什么那么冷的天还要去江中钓鱼?
师:谁能帮帮他?
生:(1)家穷;(2)爱吃鱼;(3)钓鱼去卖钱。……
师:都有道理,你明白了吗?
生:啊?
千山
万径
(自然)
独、钓、绝、灭、雪——仄声词
汉语形象观照下的阅读教学
一、什么是汉语形象?
形象:人们通过感觉器官对事物的整体印象。
汉语形象:主要是指汉语的修辞性形象,它是汉语组织在语音的词法、句法、篇法、修辞和语体等方面呈现出来的富于表现力及独特个性的美的形态。
汉语形象的特点:(1)可感性;(2)完整性;(3)感染性;(4)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
泉香而酒冽,水犹清冽
二、为何要关注汉语形象?
修辞认知被忽略
王坚《汉语是一种最后的拯救力量》
2.学语文有“三怕”:一怕写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树人。
语文教学忽略汉语形象的赏析。
课例:甬(宁波)台(台湾)教改同课异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群童——盗贼
哈佛教授高友二《唐诗的魅力》
知人论世——屠龙术
北师大王一川《汉语形象及其基本地位》
要关注文本呈现的形式,《背影》——语言哀而不伤,浑然天成的语言
朱自清写作《背影》的思想:
春晖时代(社会动荡期)——亲子之歌
寒冬时代(社会转型期)——灵魂的腐蚀剂
夏日时代(社会稳定期)——父爱的赞歌、社会的缩影、民族无意识的体现
言语实践
语感
3.阅读教育的目标和重点:
①了解、认知文本所写的内容;
②感受、体会作品传达的情感;
③感知、把握篇章的行文方法(文体素养);
④掌握、习得文体的语言修辞(言语智慧)。
台湾文学老师专讲《湖心亭看雪》小品文的起承转合
为何要关注汉语形象?
语言魔方,值得转。
文章结构“猪头、狗肚、猫尾”
“万能作文法”(一篇套用频率极高的套话作文《独上高楼》)
4.怎样关注汉语形象,提升阅读教学品质?
①语音形象
②辞格形象
③文法形象
④语体形象
①语音形象——音韵与意蕴的关系
朗读——诵读——吟诵
语音形象:声调形象、语调形象、节奏形象和韵律形象。
范仲淹《严先生祠堂记》原作:“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长。”把“先生之德”改成“先生之风”,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德”仄声字,“风”平声字,这就是声韵之妙。
古代“四呼”:ɑ(开口音);i(齐齿音);u(合口音);ü(撮口音)
开口音的发音响亮,多用来表达开阔、明朗、有力的情绪;闭口音的发音低沉,多用来表达细腻、悠长、低沉的情绪。
清音(j、q、x)引起小、少、快、美、静、轻之联想;浊音(g、k、h)多产生大、慢、劣、乱、重之通感;m含模糊、神秘之意;r柔软、缠绵的感觉;p、t、k、ch奔放、迅疾之感,含有爆发性或跳跃、猛烈的意味。
唐歌妓刘采春《望夫歌》:
此诗多用舌齿间字:轻盈娇稚。
洪声韵:包括“言前、江阳、人辰、中东、发花”五个韵辙——读来豪迈雄壮、奔放热烈、慷慨激昂。
细声韵:包括“姑苏、一七、灰堆、也斜”四辙——读来哀怨缠绵、悲伤。
柔声韵:温庭筠《望江南》
入声字:有顿挫之感,表达痛苦、决绝、强调等意义。
比喻:星星像什么?(萤火虫、玻璃、微弱的希望、摇摇欲坠的眼泪)
现代诗歌首先就是隐喻的艺术。
③文法形象
是汉语的词法形象、句法形象和篇法形象,是汉语的词语、句子、语篇组织在语言表达中的形象。
川端康成《父母的心》,熊秉明《的》,汪曾祺《小说创作随谈》、《徙》,余光中《连环妙计》
写作文要有语言基调。
席慕容《贝壳》
语段:主体段、结构段
阅读篇章关联情形分析
④语体形象
阅读是一种语体思维。
龚鹏程《文学散步》:文学,除了形式还是形式。
怎样关注文体形象?
(一)是把握文章取向还是文学取向?
(二)是把握实用取向还是审美取向?
(三)是把握知识取向还是能力取向?
相关链接:
静心整理培训笔记(十五)(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教学环节的组织)…
静心整理培训笔记(十七)(古代诗歌中的温柔敦厚——以曹丕《燕歌行》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