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起吾国千年之大梦
——游威海刘公岛重温中日甲午战争史
2013年6月15日早餐后,我们乘车赴威海市,而后乘船往刘公岛,参观甲午战争博物馆。
一登上刘公岛,导游就带着我们往博物馆方向走,远远看见一幢巍峨的建筑。这幢建筑造型独特,设计者创造性地将象征北洋海军舰船的主体建筑与巍然矗立的北洋海军将领塑像融为一体。走近大门才发现博物馆门口的大字是“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记得我读历史的记忆是“中日甲午战争”,不知道为什么竟然写成“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这个问题我只能暂时存疑了。
跟着专职解说员进入馆内,听解说员介绍,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陈列馆是一座全面展示中日甲午战争历史的综合性展馆,于2005年3月启动建设,2008年正式对外开放。这个馆占地面积10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8800平方米,主体建筑由著名的建筑设计大师、中科院院士彭一刚教授设计,被誉为“20世纪中华百年建筑经典”。馆内陈列展览由国内著名的鲁迅美术学院艺术装饰工程总公司高水准设计、制作,综合运用先进的陈列展示手段,通过文物、图片、蜡像、沙盘、模型、影视等形式,生动再现了当年北洋水师及甲午战争的历史原貌。我们先进入“序厅”,再参观“甲午战前的中国和日本”厅、“甲午战争”厅、“深渊与抗争”厅、最后是“尾厅”。我感觉这个博物馆的陈列展览水平确实使人叹为观止: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有珍贵的甲午战争历史图片、巨幅油画、复制的大量甲午战争时期的武器装备、超写实人物塑像场景、逼真的蜡人、3D影视厅中声光电与多媒体复合再现“威海卫保卫战”震撼人心的战争场面……响彻在我们耳边的,只是解说员小姑娘饱含深情的解说声。作为观众和听众的我们全都敛声屏息,似乎穿过时间隧道,身临其境亲历那悲壮的历史场景,极具视觉冲击力、精神震撼力和感染力,我们的心全都沉浸在惨烈之中,眼角的泪花伴着馆内的灯光闪烁。
虽然博物馆内有“谢绝摄影”的提示,虽然我向来是遵规守纪之人,但这一次我明知故犯“违规”了,看到邓世昌、左宝贵等爱国将领的照片,我忍不住掏出相机摄下我从小敬仰的英雄形象,看周围,和我一样忍不住摄影的同事、游客还不少呢,讲解员明明看见我们“违规”也未出声制止,估计她对“违规”现象也是熟视无睹了。
我们驻足在3D影视厅,静静地观看“威海卫保卫战”震撼人心的战争场面,心海波涛汹涌……中日甲午海战中,在中方舰队败局已显之时,邓世昌命令“致远舰”开足马力撞向日军旗舰“吉野号”,“致远舰”200多将士其心同一跟随舰长决心与敌舰同归于尽,可惜“致远舰”在半途被日军鱼雷击中沉没,全体官兵视死如归无一跳水逃生,据说邓世昌坠落海中后,其随从以救生圈相救,被他拒绝,并说:“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所养的爱犬“太阳”亦游至其旁,口衔其臂以救,邓世昌誓与军舰共存亡,毅然按犬首入水,自己亦同沉没于波涛之中。我摄下了痛悼邓世昌的挽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壮哉,永留史册的邓公!


我还摄下了光绪帝为左宝贵御制祭文:“方当转战无前,大军云集;何意出师未捷,上将星沉?”
左宝贵(1837—1894)是山东费县人,回族。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后,率部进驻朝鲜平壤,在平壤保卫战中壮烈牺牲,他是甲午战争中第一位壮烈殉国的清军高级将领。读着御制祭文,我能想见力图维新变法强国的光绪皇帝龙目盈泪的神情。

还有一副内容豪放的对联也被我定格:“万里天风永靖鲸鲵波浪,三山海日照来龙虎云雷。”我的相机里还摄下了闻一多的《七子之歌·威海卫》:“再让我看守着中华最古的海,
这边岸上原有圣人的丘陵在。母亲,莫忘了我是防海的健将,我有一座刘公岛作我的盾牌。快救我回来呀,时期已经到了。我背后葬的尽是圣人的遗骸!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唤起吾国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这是梁启超感概国殇甲午北洋水师折戟沉舟刘公岛之意义。甲午一战多悲壮有耻辱,让中国这个亚洲大国彻底丧失了尊严,中国五千年的天朝上国历史,从来没有出现过这样的衰颓。中国有志之士觉醒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一个个革命浪潮接踵而来一浪高过一浪,古老的中国在苦难中被唤醒了!

我摄下博物馆内的一口铜钟,警钟长鸣,警示中华儿女奋进,激励中国海军奋起。

离岛时,我最后回望一眼博物馆顶上的北洋海军将领塑像,这位将领手拿望远镜永恒地驻足遥望,我觉得:他遥望的不是甲午耻辱的战火,而是中国海军强盛的未来……
2013年7月1日14:10写于办公室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