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心|莫依偎我,我習于冷,志于成冰
(2018-11-15 08:30:45)分类: 跨界打劫-聽說讀寫 |
木心 | 莫依偎我,我習于冷,志于成冰
木心被認為是二十世紀中國極為重要的藝術家之一,然而尚有很多的民眾不知道他。木心最大的仰慕者與支持者——知名藝術家與評論人陳丹青,認為木心是他的教師也是精神導師。他們相識30年,也在同一年代住在紐約市皇后區。
木心出生于浙江烏鎮世家,本名孫璞,在14歲時開始系統性的閱讀西洋的哲學史詩,加上從小上私塾得以深入習得中國古經典。後畢業於上海美術專科學校西畫系。1982年移居紐約,從事美術及文學創作。其學生陳丹青推崇:“木心自身的氣質、稟賦,落在任何時代都會出類拔萃。”木心在臺灣和紐約的華人圈中被視為深解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英人物,有一批人會定期到他的居所聽他習文授課。很多當代著名的畫家、文學家都曾深受其藝術影響。
據陳丹青介紹,木心的寫作生涯超過六十年,但早期作品全部散失,八十年代才再度寫作。也是從這個時候起,內地的作家開始“發現”這位“文學魯賓遜”,他的作品開始被介紹到內地,逐漸為讀者所熟知。
相比中文世界,木心在海外的待遇,似乎要好很多:木心的部分散文與小說被翻譯成英語,成為美國大學文學史課程範本讀物,並作為唯一的中國作家,與福克納、海明威的作品編在同一教材中。
2011年12月21日3時,木心逝世于故鄉烏鎮,享年84歲。
詩 選
從前慢
記得早先少年時
大家誠誠懇懇
說一句是一句
清早上火車站
長街黑暗無行人
賣豆漿的小店冒著熱氣
從前的日色變得慢
車,馬,郵件都慢
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從前的鎖也好看
鑰匙精美有樣子
你鎖了,人家就懂了
曠野一棵樹
漸老
漸如枯枝
晴空下
枝椏纖繁成暈
後面藍天
其實就是死
晴著
藍著
枯枝才清晰
遠望迷迷濛濛
灰而起紫暈
一棵
冬之樹
別的樹上有鳥巢
黃絲帶,斷線風箏
我
沒有
佐治亞之秋
那年秋天
一段歡樂時光
周圍農村收成好
煙草價格
市場上堅挺不墜
炎炎長夏過後
最初的涼爽
使人鬆快得
直想去做件大事
路面塵土飛揚
路邊菊花金黃
甘蔗熟了
透出尊嚴紫紅
每天清早客車來
帶小孩去學校
假日在松林裡
他們合夥獵狐狸
家院的繩索上
晾滿被褥冬衣
白薯攤了一地
乾草堆得高又高
暮色蒼茫
屋舍間炊煙嫋嫋
橘色的月亮扁而大
頭幾個寒意夜
靜得不能更靜
以前的秋天
好像沒有這樣靜的
大衛
莫依偎我
我習于冷
志于成冰
莫依偎我
別走近我
我正升焰
萬木俱焚
別走近我
來擁抱我
我自溫馨
自全清涼
來擁抱我
請扶持我
我已衰老
已如病獸
請扶持我
你等待我
我逝彼臨
彼一如我
彼一如我
我紛紛的情欲
尤其靜夜
我的情欲大
紛紛飄下
綴滿樹枝窗櫺
唇渦,胸埠,股壑
平原遠山,路和路
都覆蓋著我的情欲
因為第二天
又紛紛飄下
更靜,更大
我的情欲
金色仳離
我喜歡
沒有意義的事物
我的情人
就這樣
不許有什麼名稱
來妨礙我倆的愛
明淨仳離
就這樣
記憶中的情人
仍然沒有意義
和那些不具意義的
嬌豔的事物在一起
戀史
木屋
夜而愛
而狂
風
濤聲
酣眠
早茶
午餐
晚酒
鷗鳴不已
雲飄移
呵欠
某翌晨
悄悄
一個走了
傍晚
另一個
隨浪而去
幾年後
背包
沙灘徘徊
沒木屋
這裡
是的
海風冷
無益
回
纖月
夜複夜
圓月
哪有這樣的你
十五年前
陰涼的晨
恍恍惚惚
清晰的訣別
每夜,夢中的你
夢中是你
與枕俱醒
覺得不是你
另一些人
扮演你入我夢中
哪有你,你這樣好
哪有你這樣你
寄回哥本哈根
已經很多年
流行穿蘑菇色風衣
流行很多年
不好說流行
說什麼
人穿了蘑菇色風衣走在路上
比蘑菇多兩隻腳
蘑菇圓
人不圓
蘑菇靜
人不靜
走來走去
蘑菇有鮮味
人沒有鮮味
人吃蘑菇蘑菇不吃人
我也不吃沒有鮮味的人
有一顆木心便能開花結果,勿須多言!
止不住心酸與淚……
超級喜歡那句"哪有你這樣你",真的覺得這句超級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