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雕赏析
标签:
杂谈 |
分类: 杂谈 |
徽州土族点评
太阳从西边的天上撒下一片浸着淡淡红晕的菊黄色柔光,把这静静的湖面照得暖融融的。二条扎着雨棚的打鱼船互相拉开距离徜详在缓缓流动的水中,只见一位老翁站在其中一条小船的甲板上,一边轻轻地划动着船桨,一边娴熟地撒下长长的拖网,他那十分专注和自信的神情极为感人。此时,偌大一个空间居然显得有几分的安静,只是隐约传来很轻的船桨击水声。小船收网的时候似乎有些激动人心,当打渔人慢慢地把结着浮标的网一节一节地拉上来,那大大小小活蹦乱跳的各种鱼儿也只能坐以待毙了。
这是一幅文人木雕,平远截景法。
水乡民居散屋为硬山顶,正脊平直,纵横阴线刻瓦椤纹,屋前植一株柳村,树前有山,屋后远山阔水。垂柳占据了画面的大部分空间,主干打洼、起槽、斜削饰皮质纹、纹样沧奇残峭,一副老态龙钟景像。柳条却鲜活嫩绿,生机蓬勃,两相对照,别有新意。鱼鳞坑勾勒柳眼纹,手法独创,形像精准。
左边石缘弧润,粗阴线勾勒石廓纹,石缘饰花草纹。一株兰草,细叶绵长舒展,纵横交错。
右角细阴线集束,珠蚌形水波浪纹是晚清民间木雕中较为精致的水波纹样。一只平首乌蓬船,船首略翘,拱形船蓬,网格蓬纹,细腻精致。人物虽小,却形态逼真。一派自然和谐、宁静恬淡的景像。
画面空白运用非常成熟,由于空白安排的巧妙,大大扩展了画面的欣赏空间。
画面上边是日纹和云纹,云纹为典型的明代宣德朝纹样,云脚稍粗,云头层次丰富,云脚姿态飘逸。
此图,屋的纵横纹饰、山石缘弧纹饰、柳树的勾勒柳眼纹与水的珠蚌形水波形成鲜明的反差,风格手法多样化,整个画面却又浑然一体,雕工确已炉火纯青。
刘阮遇仙
文博轩 点评:
扇心的木雕内容为的故事。这一故事广为流传,已成了后来文学作品中常用的典故,常称去而复来的人为“前度刘郎”。故事通过美好仙境的描述,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群雄割据、战争仍频和种种艰难困苦的现实世界的厌恶和鄙弃。同时,从中可以看到,即使是超凡入圣的仙女,也充满了对爱情的渴求。
汉明帝永平五年,剡县刘晨、阮肇共入天台山取谷皮,迷不得返。经十三日,粮食乏尽,饥馁殆死。遥望山上,有一桃树,大有子实;而绝岩邃涧,永无登路。攀援藤葛,乃得至上。各啖数枚,而饥止体充。复下山,持杯取水,欲盥漱。见芜菁叶从山腹流出,甚鲜新,复一杯流出,有胡麻饭掺,相谓曰:“此知去人径不远。”便共没水,逆流二三里,得度山,出一大溪,溪边有二女子,姿质妙绝,见二人持杯出,便笑曰:“刘阮二郎,捉向所失流杯来。”晨肇既不识之,缘二女便呼其姓,如似有旧,乃相见忻喜。问:“来何晚邪?”因邀还家。其家铜瓦屋。南壁及东壁下各有一大床,皆施绛罗帐,帐角悬铃,金银交错,床头各有十侍婢,敕云:“刘阮二郎,经涉山岨,向虽得琼实,犹尚虚弊,可速作食。”食胡麻饭、山羊脯、牛肉,甚甘美。食毕行酒,有一群女来,各持五三桃子,笑而言:“贺汝婿来。”酒酣作乐,刘阮欣怖交并。至暮,令各就一帐宿,女往就之,言声清婉,令人忘忧。至十日后欲求还去,女云:“君已来是,宿福所牵,何复欲还邪?”遂停半年。气候草木是春时,百鸟啼鸣,更怀悲思,求归甚苦。女曰:“罪牵君,当可如何?”遂呼前来女子,有三四十人,集会奏乐,共送刘阮,指示还路。既出,亲旧零落,邑屋改异,无复相识。问讯得七世孙,传闻上世入山,迷不得归。至晋太元八年,忽复去,不知何所。
郭子仪夜遇仙女
郭子仪是华州人,当年驻防在沙漠边塞,后来因到京城去催军饷,回到离银州十几里的地方时,天要黑了,忽然刮起了风暴,一时间飞沙走石天地昏暗,没法赶路了,只好躲进路边一间空屋里,打地铺暂时住下。夜里,子仪被光照醒,发现左右一片红光,仰视空中,只见空中一辆华丽的车子正缓缓降落下来,车上的锦绣围帐中坐着一个美丽的女子,她正俯身向下看。郭子仪急忙跪拜说:“今天是七月初七,您一定是天上的织女临凡,请赐给我长寿和富贵!”仙女笑着 说:“你会得到大富大贵,也会长寿的。”说完,车子又冉冉升天而去,那仙女一直正视着郭子仪,过了很久才消失在夜色之中。
郭子仪后来由于战功而官居高位,威名显赫。唐代宗大历初年,郭子仪镇守河中时,病得很重,三军感到十分忧虑和恐慌,郭子仪就请来御医和幕僚王延昌、孙宿、赵惠伯、严郢等人,对他们说:“我虽然病重,但我知道我的寿命还未到尽头。”接着 他就把在银州遇见织女的事告诉给大家,众人这才放下心,齐向他祝贺。后来他官拜太尉、尚书令,活了九十岁。
瓶升三戟
|
徽州土族点评 平面浮雕 委角立边长方形外框, 再套一个委角立边长方形内框。 三足圆凳足承,鼓腿膨牙外翻蹄足,曲线优美,脚线玲珑,与著名的:“明代曲线”可以媲美,足承上摆设一只乾隆时期的撇口长颈观音瓶,瓶颈饰莲瓣纹,中间一层饰锯齿纹,齿距密挤,但丝毫毕现,娇俏玲珑,瓶内插三支短戟和二条卷草纹,谐音“瓶升三戟”,特别是卷草纹和其下悬挂的流苏,方折回纹,一丝不苟,纤毫毕现,刀工酣畅淋漓,造型绵丽恬滋。瓶背后是长笛二支,双阴线起槽饰笛带,带纹飘逸柔婉,富有动感。此木雕具有浓郁的徽州木雕风格,特别香樟木的本色经过百年的风化,非常古朴。 |
中国的文人们向来抱着达则兼济天下 穷则独善其身的儒道合一的思想 穷酸点背的时候 自然躲进世外桃源 冷冷清清三五知己玩他的高雅艺术

作者:汪顺飞
骑狮武神 萧升、曹宝
在明代的通俗小说《封神演义》中,赵公明是商朝大将,协助闻太师抵抗周军的进攻,被姜子牙用厌胜之术杀死。在封神台上受封为“金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之神,下辖招宝天尊萧升、纳珍天尊曹宝、招财使者陈九公、利市仙官姚少司四神。其中陈九公、姚少司是赵公明的徒弟,萧升、曹宝却是帮助姜子牙收取赵公明宝物的死对头。由于手下的四神都富有浓厚的财神意味,赵公明财神之尊的形象也就深入人心了。
在民间传说中,五路财神指的是赵公明及其四位义兄弟[或部将]。除了中路为武财神赵公明外,其馀四路为东路财神招宝天尊萧升、西路财神纳珍天尊曹宝、南路财神招财使者陈九公、北路财神利市仙官姚少司
尺寸:高66.2CM宽46CM厚10CM双面工
《天官赐福》木雕,天官、童子、松柏、云气和压头牡丹、荷花。天官是传说中授福禄的神人。天官的形象为头戴如意翅,丞相帽,五绺长髯,身穿绣龙红袍扎玉带,怀抱如意、捧笏,衣襟随风而摆,自然质朴。天官手指太阳代表“指日高升”;松柏代表“松寿延年”童子代表“福泽后代”;背面云气代表“平步青云”。在构图处理上,画面对称性、艺术性的协调统一。在不平衡中求得对称,在对称中和谐统一。正面人物疏密交错,正面主动、背面主静,动静互补,活跃了天官的生动画面。
此木雕用整块优质香樟木雕凿而成,雕刻手法采用了高浮雕、圆雕、和镂空透雕等多种雕刻技法。刀法随心所欲,功力深厚,流淌着朴素的情感,凝结着古人的精神和岁月的沧桑美。

故事讲述徽州土族
《将相和》
《将相和》这个故事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这篇课文是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廉蔺交好”(或“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组成。 “完璧归赵”的“璧”指的就是“和氏璧”。它是一块宝玉的名称,有一段不平凡的来历。相传在春秋时期的楚国,有个叫卞和的人,在楚山中拾到一块玉璞(即未经过加工的美玉),把它奉献给了楚厉王。厉王就叫辨别玉的专家来鉴定,鉴定的结果说是石头。厉王大怒,认为卞和在欺骗戏弄自己,就以欺君之罪名,砍掉了卞和的左脚。不久,厉王死了,武王即位,卞和又把这块玉璞奉献给武王。武王也使辨别玉的专家来鉴定,结果同样说是石头,武王又以欺君之罪砍掉卞和的右脚。武王死后,文王即位。卞和抱着玉璞到楚山下大哭,一直哭了三天三夜。眼泪哭干了,最后哭出了血。文王听说后,就派人问他,说:“天下被砍掉脚的人很多,都没有这样痛哭,你为什么哭得这样悲伤呢?”卞和回答说:“我不是为我的脚被砍掉而悲伤、痛哭,我所悲伤的是有人竟把宝玉说成是石头,给忠贞的人扣上欺骗的罪名。”文王于是就派人对这块玉璞进行加工,果然是一块罕见的宝玉。于是就把这块宝玉命名为“和氏璧”。由于这块宝玉的珍奇,加之来历的不平凡,因此,便成了世间所公认的至宝,价值连城。这也是秦王不惜以十五座城为诱饵来骗取“和氏璧”的原因所在。蔺相如不畏强暴,甘冒丧失性命的风险,完璧归赵,一方面是为了维护国家利益,不辱使命;另一方面也在于“和氏璧”的珍贵。廉颇是战国后期赵国的名将。赵惠文王时封为上卿,屡次战胜齐、魏等国,为赵国立了大功。长平之战时,坚壁固守三年。后来赵孝成王中了秦国的反间计,用赵括代替廉颇为将,遭致惨败。燕国乘机攻赵。赵孝成王重新起用廉颇,战胜燕军。赵王封廉颇为信平君,任相国。赵悼襄王时,廉颇不得志,投奔魏国。魏国不太信任,一直不重用。又奔楚,任楚将。最后老死在楚国。蔺相如,战国时期赵国的大臣。赵惠文王时得到世上稀有的宝玉——楚国和氏璧,秦国强以15座城换取“和氏璧”,蔺相如奉命带璧出使秦国,与秦王当庭力争,完璧归赵。赵王封相如为上大夫。公元前279年,他又随赵惠文王到渑池(今河南渑池西)与秦王相会,使赵王未受辱于秦,归国后因功封为上卿,地位在廉颇之上,廉颇愤愤不平,蔺相如以国家安危为重,对廉颇容忍谦让。使廉颇愧悟,负荆请罪,二人成为至交。将相和的故事传为美谈

故事讲述:徽州土族
唐代故事。新科进士在曲江会宴后,常题名于雁塔。唐韦绚《刘宾客嘉话录》:「慈恩题名,起自张莒,本於寺中闲游而题同年,人因为故事。」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纪》:「神龙以来,杏园宴后,皆於慈恩寺塔下题名,同年中推一善书者纪之。」

故事讲述作者:大树村人
张飞智取巴郡。
《三国演义》描写,当年刘备攻取益州,在雒城被阻。诸葛亮派张飞领一万人马为先锋,直取巴郡之地,以援刘备。张飞溯江而上,一路势如破竹,敌人望风投降,很快打到巴郡江州城下。巴郡太守严颜,是益州太守刘璋手下大将,智勇双全,年纪虽然大了点,但精力旺盛,膂力过人,善开硬弓,使一把大刀,有万夫不当之勇。当初刘璋请刘备入川帮忙抵抗张鲁,严颜就进言说“这无异于引虎自卫”,现在真被他说中了。却说严颜也素知张飞勇猛,自己兵少,不能与之硬拼,便据住城郭,既不竖降旗,也不出战,单等张飞粮草不济,自动退走。张飞多日搦战,叵耐那严颜就是坚守不出,反在城下被严颜一箭射中头盔,气得大骂:“要是抓住你这老家伙,我非吃了你的肉不可!”无可奈何之间,张飞忽然心生一计。他派出数十军士,扮作打柴人,到山间寻找绕过巴郡的小路。严颜见状,也派人扮作张飞打柴的军士,混入张飞军中,并言:“探得小路一条,可以绕过巴郡城池”。张飞便传令:“二更造饭,三更拔寨,人衔枚(口中衔一根树枝,以防出声),马去铃。我在前面开路,你们随后跟来。”探子回报,严颜大喜,当晚便率军埋伏在树木杂草丛中,遥看得张飞纵马横矛,领着队伍往前面小路上走了,后面隔了三四里地,跟着粮草辎重。严颜看得清楚,一齐擂鼓,伏兵四出,正待抢夺车仗物资,只听背后一声锣响,一彪军杀出,有人大喝一声:“老贼休走,我等得你好苦!”严颜回头一瞧,豹头环眼,燕颔虎须,正是张飞!四下里杀声大作,众军围来,严颜心慌意乱,手足无措,交手不到十合,就被张飞卖个破绽,生擒过来。蜀军见折了主将,纷纷弃械投降。


左边讲的是 黄鹤楼
周瑜扣刘备
赵云救主。周瑜左、刘备中、赵云右
其故事梗概为:周瑜设宴于黄鹤楼,诓刘备过江,伏兵楼下,逼写退还荆州文约,并嘱部属非有令箭不得纵放。刘失措,而诸葛亮事先将借东风时携走之令箭一支,装入竹节中预付赵云:此时破竹出示,周部下不察,刘备得安然脱险。
右边讲的是周瑜苦肉计打黄盖。周瑜左、黄盖中、鲁肃右
其故事梗概为:三国时,曹操率百万大军屯兵赤壁,欲一战歼灭孙(权)刘 (备),孙刘联军为破曹殚思竭虑,苦无良策。这时,东吴大将黄盖向大都督周瑜献火攻之计,周瑜点头应允,但苦于无人向曹操诈降,以使大军接近曹营连环船。黄盖闻后,说愿行此计。周瑜又言:“不受些苦,曹操怎能相信呢?”黄盖答道:“我受吴侯三世厚恩,虽肝脑涂地,也无怨无悔。”
第二天,周瑜召集众将商议退敌之策,命令诸将各领三个月的粮草,准备进攻。黄盖则大唱反调,道:“莫说三个月,就是三十个月,也不起作用,不如投降算了。” 周瑜勃然大怒:“我奉主公(孙权)之命,督兵破曹,敢有说投降者一律斩首示众。今两军对垒,你竟敢出此言,动摇军心,不斩杀你的脑袋,恐难以服众。”喝令左右将黄盖推出斩首,后来在众将苦苦哀求之下,周瑜免去其死罪,脊杖五十,打得黄盖皮开肉绽,鲜血进流,几次昏死,观者无不泪下,这便是“周瑜打黄盖——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由来。
黄盖的“苦肉计”后来果然奏效,他率火船二十余只乘夜打着投降的旗号,迅速接近敌船。用火攻之,终于以弱胜强,击败了曹操的百万大军,建立了奇功,三分天下也由此始之。
此对木雕手工一流,布局章法也做到疏密一致,人物众多神形兼备刻画生动,包浆皮壳,正面向背转角过度圆润自然,雕刻手法多样有平雕、漏雕、浮雕、圆雕等属清中后期作品,这是一对构图立意文人气很足的一对牛腿目前市场少见价格不菲。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