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引用】非洲沙漠里的中餐馆故事

(2011-06-17 08:54:35)
标签:

杂谈

副题:在非洲沙漠里的中餐厅很发财

   我之前写的乍得文章已经介绍过了上海酒楼,现在说说吴家园。

   吴家园是乍得最好的中餐馆之一,环境和服务都比国内的中档餐厅还好,当然价格也是最贵的,除非来了领导,在恩贾梅纳的中国公司小职员们轻易都不敢去。乍得的吴家园开业1年多,有餐厅、酒店和娱乐,菜做得好,装修豪华气派,中国元素浓厚,我的推荐菜:梅菜扣肉、泡菜牛肉锅、凉拌豆腐丝、口水鸡、盐焗鸡、鸭翅膀、炸鸡腿、混沌汤、水饺。

    吴家园是由台湾同胞经营,在喀麦隆的雅温得杜阿拉各有一家,在纳米比亚的首都温得和克也有,都赚惨了。身材削瘦年事已高的吴老板有些重男轻女,他常说:“生女儿是没有用的,他的产业要留给他的儿子,否则吴家园就得改姓了”。他的二千金颇为活跃,善于交际八面玲珑,讲一口流利的法语和英语,还有那台湾口音的国语。这位美女很热情周到,每位到此消费的中国、乍得、法国的客人都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海地的太子港也有一家吴家园,由吴怡庆小姐负责。七年前,老家在高雄的吴怡庆从非洲到海地,开办了吴家园分店。这是她的家族产业,在非洲的连锁店做出了经验,因此来到同样是说法语的黑人国度尝试投资。海地只有她一家中餐馆,生意火爆,收入一年都是以几百万美元来计算。

 

       吴家园小故事:现在喀麦隆的“吴家园”饭店老板姓董,他是从他姓吴的的姐夫手里接下的,杜阿拉的“吴家园”由董先生的哥哥大董先生掌管,首都雅温得的“吴家园”由小董先生掌管。
吴先生原是台湾农耕队的技术员,1 9 7 1年喀麦隆跟台湾断交,农耕队撤走,吴先生留下在加蓬做种蔬菜、卖菜的生意,小董先生从海军陆战队退伍后曾跟随姐夫在加蓬种过菜。由于生意不错,吴先生做了几年的蔬菜行当便改行做餐饮,先是在加蓬开了一家餐馆,然后又在雅温得和杜阿拉各开了一家“吴家园”,生意越做越大。两位董姓小舅子原是给姐夫打工的餐厅经理,干了十几年以后入股做了股东。

       好景不长,某一年,由小董的太太鼓动,两位董先生找姐夫摊牌:“要嘛你把餐厅拿过去自己做,我们撤股另起炉灶,要嘛把你的股份让出来,我们要自己当老板!” 年事已高的开国老板被两个小舅子“逼宫”,无奈只好放弃自己在喀麦隆两家餐厅的股份,放弃了优厚的分红,把自己当年辛苦创下的事业拱手让给了内弟!

      吴先生的不甘愿是可想而知的,三年后,吴先生的女儿盘下雅温得“吴家园”隔壁的“中国饭店”,跟舅舅舅妈们打起对台:“当年你们逼我爸爸,今天我就来逼你 ……”

香港酒楼:香港人开的,比较特色的有糖醋排骨、红烧排骨。成立的时间比上海酒楼晚,生意也不如上海和吴家园。有些菜比较本土化了,适合乍得人的口味。

     百乐餐厅:位于戴高乐大街上,位置不错。门前挂着的几个灯笼,不如前面提的那几家大馆子气派。新开的,我还没去过,不敢妄下结论,也许菜做的很好吃呢!

   上海、吴家园、香港、百乐,是乍得中餐业的四大天王,不过“战国七雄”和“八仙过海”的时代很快就会来临,有意者脚步要快。

 

    我再来提提按摩院,目前乍得有两家华人按摩院,里面有中国来的“小姐”,为广大中国同胞服务,也为乍得男士及法国籍的朋友休闲解劳,生意很火爆,现在每个非洲国家都有这行当了,因为中国人多了起来,中国男性队伍在壮大,侨居地华人社会在完善。他俩家的大名是:东方饭店北京会所。在北京会所也能吃到中国菜,如糯米红枣、土豆饼、煲仔饭都不错,奶茶也是独此一家。东方饭店在布基纳法索的首都瓦加杜古也有一家,是正规的中餐厅,这两家重名,我不知道之间有没有关系?

    专为刚来乍得闯天下的中国朋友开设的宾馆也开了几家,也就是早几年我们老非洲口中所说的“华人招待所”,他们现在比较上规模了,有:北京宾馆、中华宾馆、上海饭店也有五十个房间。北京宾馆在机场附近的广告做得很响亮。

(待续)

 

相关文章:在非洲乍得吃喝玩乐的风情场所

                 投资乍得之注意事项

                 一个中国女人在沙漠里的创业奇迹

                非洲最后的暴利处女地在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