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谁是内心的火——读张蜀恒《莲蓬》

(2025-01-07 17:55:51)
分类: 转载文章或与《红山诗刊》有关

谁是内心的火

——读张蜀恒《莲蓬》

疏竹

 

“谁是内心的火,是无边又无私的光亮?”

谁?

掩上《莲蓬》,反复地问自己,却终不敢清晰地回答。

《莲蓬》是蜀恒的新书,出版于2024年冬,十一月将尽,一年也将尽。读它,是在2025年初始,一年刚刚开始,新日子还未看出新来,旧日子还有着它的影。

照例先读《附录》部分。其中《宽舒通达而又尖锐剀切》与《写在垄青研讨会之前》是为红山诗社同仁而作的,以前读过,此次再读,依旧能感觉得到蜀恒对同仁作品的珍视。《五色芋》《刺包菊》《大杓鹬》皆是借物言情,诗人借“五色芋”提醒“无名诗人谋生与创造之间”如何保持平衡,借“刺苞菊”剖析边城作家因何无法“绽放”,而借“大杓鹬”为前进需付出巨大代价一事指代自觉创作的诗人自己,其末尾“还得继续飞”中的一个“得”字犹为意味深长,面对来自外界的挤压,诗人内心是不甘的,是挣扎的,而“继续飞”是惯性,亦是诗人带着悲壮色彩的宣示。

《附录》里篇幅长的当属《版筑屡削 白脚韵脚》,文中,作者 “以<大雅>和张枣诗为例,谈两种声音里的转韵与连绵”。此文证明了蜀恒对诗歌的探索又向外拓展了一个领域。

作者开篇便提出了一个“流水结”的概念,即 “借助诗行与时间的流动,精巧细腻在绾结编织韵律的方法”。这种提法很有启发性。新诗写作从白话文运动至今,韵的问题始终是争论不休又争论无果。从语言来讲,白话文写作抛弃了传统的书面语,也抛弃了近体诗与古诗的写作格式,压脚韵也在写作者有意与无意的忽略中从诗歌里退出。但从诗歌起源上讲,诗歌的音乐性是其一大属性,压脚韵的缺失无疑使其完整性受到损坏。如何让诗歌的音乐性回归完整,作者以张枣诗为例,通过详细阐述提出了一个可行的解决办法。当然,此篇,作者并非仅仅是为了一个“流水结”,作者以《大雅•绵》为例,解释了古代人是如何“用叠意词摹形状物、通过调节词语的密度和灵巧的转韵、精微的韵式变化来推动叙述语流行进的声音控制技巧”的。作者从诗经起身,至《春江花月夜》,至《采莲曲》,再至张枣的《老师》,从联绵词的使用再到韵的使用,然后再次转到联绵词的使用,最后归结到“热爱母语”。作者说“苟存于凡俗的人世,热爱书面和口语里的母语,是最便宜的修行。”然后作者提出了本文开篇令我深思却不能答的那个问题“谁是内心的火,是无边又无私的光亮?”

我不能答,或许作者已借巴拉什之口回答了这个问题。如何保持内心的火焰,如何培养赞美的技艺,作者再次着重提出联绵词的使用,呼应了文章的主题。

作者在文章的靠后部分借《大雅绵》给写作者以忠告,“勇气、谋划、精心的安排、辛勤的劳作、更重要的是创造和使用工具的能力”,诸事俱备,还等什么?写吧,写吧,“虽有饥馑,必有丰年”。

从作者特意准备的声音盛宴中走出,看一看《诗之闲话》,对此我仍坚持“闲话不闲”的观点,蜀恒的《诗之闲话》其中不乏诗论,学诗者可细品之。

至于诗歌部分,可以看出蜀恒一如既往的从日常出发,或者说是落脚于日常,这里的出发与落脚并非是两种相悖的状态,而是诗人悲悯的投向。

以《跳》为例,一个动词作为诗的题目,但整首诗二十七行里只有一个动词“走”,前二十行,几乎是固定的格式:时间+地点(都是桥)+数量,像是简单的罗列,冰冷,毫无感情色彩,第二十行,时间,具体的时间,第二十一行,出现一个动词“走”,“空荡荡”呼应第二十行的“凌晨两点”,第二十二行空白,第二十三行至末尾,“与彩虹垂直的桥面上/一双鞋/里面躺着/发光的的手机”,至此再回到第二十三行,你才发现空白的这一行有多残忍,它给人以想象,这缺失的,作者不言的,你脑海里不忍出现的却又不得不接受的,都包含在这空白里.你在此呼吸停滞,你愤怒继而忧伤,你想大声置问却不知向何处发声,你看得见那个绝望的身影,你却无法抓住他,给他以微缈的希望。你甚至想问一下诗人,可知生命因何被放弃,可你转念一想,诗人此刻必咬紧了牙关,把他死死克制住的咽下喉咙,焚烧着肺腑。

《纸包》一诗则只有两节,第一节,仿佛只是在介绍桥头上的一个警示条幅,珍爱生命,寻常警示牌都这么写,“禁止跳江”就有点意思了,一般意义上的跳江是指跳入江中的行为,这里与“珍爱生命”连在一起,“跳江”一词显然专指为轻生的一种方式了。讽剌的是“罚款1000元”,罚谁呢?轻生者?生命都不要了,还要怎么罚?但细想好像也的确该罚,“禁止”你不听,不得罚你吗?假如说作者仅仅是为了说明如此警示条幅,让人笑一笑想出此条幅内容的人有多么愚蠢与荒唐,那么第二段看完,哪里还能有笑,只觉得满眼心酸泪。就在这条幅下,一双鞋,鞋里有个纸包,纸包打开,里面是黄色的五分硬币,“对不起只有这么些了”,鞋的主人是谁?哪里去了?为什么留下一个纸包,纸包里的钱是作什么用的?对不起啊,我也知道“珍爱生命”,我也知道这里“禁止跳江,我在这里跳江是不对的,我得交罚款,可是我只有这么多钱了,所以,对不起啊。

所以,对不起啊。

幸好,还有人体谅到他的良善与无奈。

可是这世间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悲剧发生?《原谅》一诗里,原谅者与被原谅者之间那荒谬的不对应关系,真的果如木心先生所说“不知原谅什么,诚知世事尽可原谅“吗? 

诗人愤闷的心情不仅仅来源于这些社会弱势生命的流失,还有来自亲人永失的痛楚,《梦》《契丹博物馆藏汉代母驮子马形金牌》《语音留言》等诗中皆可读出作者对母亲的思念。

急迫地安宁,缓慢地急驰,富有挑衅地倾心。蜀恒说这是写作的箴言。

川云说“若我论蜀恒,如短尺丈量高崖,不敢轻易下笔。只可用心贴近着,倾听生命荒凉处的希望。“,这是川云在2017年说过的话。今天却引起了我的深深共鸣。蜀恒于诗作之博、之专于我,已非仰望一词可表达,连蜀恒的勤奋也是我无法学习与抵达的,唯有用《走马》一诗的末尾来勉励自己。

“勇往直前啊,不要失掉内心。“

勇往直前啊,做个心中有火的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新年与旧年
后一篇:织毛衣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