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真的不知道
(2024-05-16 17:34:57)分类: 转载文章或与《红山诗刊》有关 |
您真的不知道
疏竹
2020年很是特别,前三个月,不对,应是至前五个月,一直在焦虑与不安中,甚至动用了心理疏导才放松下来。心情终于恢复正常后又处于单位的动荡中,去与留的纠结又是远离文学的借口。然后呢又是借口于工作的忙碌,总而言之,于文学,总是他看我亲近我看他陌然了。
就在我如此荒废时间的同时,蜀恒出版了三本书,《小茄香》《交谊舞》《核桃》。
我连汗颜都不敢说了。
就诗的总体感觉上讲,《小茴香》《交谊舞》要胜于《核桃》。而前两者,《交谊舞》又胜于《小茴香》,这是我这个半吊子的感觉,并不见得可以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但有无知做后盾,我还是可以放心地谈谈自己的想法的。
单就诗而言,《核桃》一书里的诗正如作者所言“有限的诗”,诗作很少,但里面的“真实”与”核桃”仍值得一读,尤其是”真实”一诗,写诗的人可以反复读一下,不写诗的人也可以得到视觉上的享受。除这两首诗,“有限的诗”里还有几首短诗也不错,但比较《小茴香》和《交谊舞》仍略有逊色。
《小茴香》一书,对作品的评价我手写了一篇A4纸,但不宜照搬在此,盖因没有章法。如“蜀恒的诗以客观事物为对象”这样没头没脑的话很多,但也有一些我认为可以不必隐瞒。
如“改”两行诗,字面简洁,意味悠长,但愿那些对“改”不屑一顾的人可以醒悟。
“红山诗社”也不错,意象明了。
“既然”这首诗有蜀恒的热切与激情。
“每日做”、“奶豆腐”、“柴”、“墨水瓶”都不错。
“诗”短而有味。
诸如此类的句子,要是罗列上来就是开个杂货铺。
这杂货铺同样也在《交谊舞》上开了一间。
如“边城文学”一针见血;“读”期待中的交流;“断裂,致一位诗人”扪心自问是否有牵回革律翁牛群的勇气?
“归队”里关于“沙丁鱼”让人想起没有“沙丁鱼”的《沙丁鱼》,诗歌的魅力,在于追求永无止境。
“敲鼓,研讨会”许多原本热忱的鼓槌为什么沉寂了,任由鼓边生锈?但只要还有一根记得责任的鼓槌,鼓就还会响起来的。
“平均数”为最佳,其次“我们承受了太多的道理”和”布鲁诺••舒尔茨致罗曼娜”也不错,尤其是”布鲁诺••舒尔茨致罗曼娜”里“您真的不知道/真的不知道/你的XX/对我来说很有多么重要”这两段句式的重复,从节奏到思想都进行了加强。
“马”短,力量,果断;“新闻”目光敏锐,笔法辛辣;”鱼钩”让人心里一沉,目光暗了两分;”覆面”七个“不”字,咬牙节齿地宣布态度。“引上天台,等风来”诗人目光敏锐又一体现。
“诗歌评书”篇目虽少,篇篇令人动容。
《交谊舞》里有一篇“改”与《小茴香》里的为同名之作,内容也差不多,《小茴香》里的“改”是两行诗,比较直接,这里的“改”是三行诗,同样是短诗,也很直接,若是坚持不改那就是永远的乳浊液了。
等等,这杂货铺是不是够杂的了?
《小茴香》与《交谊舞》里面收录的短诗比较多,这是以前没有的现象,但这些短诗的质量都不错,多为佳品,有一定的深度,这可能与作者对词语的把控力强有关。
蜀恒近一年的书评比较多,还有一些杂文。因为书评准备留待当导读用,故而只看了下杂文。
在《小茴香》一书里,引起共鸣的是“假适应”一文,让人心惊,《冒号的用法》让人额头冒汗;《十分以及特别的热爱》中作者谈到某些诗歌“很卖力”让人无语进而忧心“时间之书”今天读来仍心有戚戚焉;《叶公好龙》说“边城现代诗教入校园,人文通识教育之种种,与张幼量养鸽,灵隐高僧烹茶一样,不过是反向操作的叶公好龙罢了”,此句可见作者的无奈,其实有些事的意义就像是在播撒种子,播种了,不一定有收获,不播就一定没有收获。所以叶公好龙也并非一无是处,可以普及知识。
《交谊舞》一书里,“黑骡子”辛辣,“请错客”的人大有人在,自信过度就是自恋,自以为是;“留置”拥有抱缺守残的心理多以舍不得为借口,其实丢掉这些破烂得到轻松很简单;“务虚者”作者从诗歌到杂文多次提到务虚者,其实虚实都是相对的,总得有人去务,并甘之如饴地去务,否则那个务虚者就是你了。
建议,书评可否不与诗歌一起结集,独自成集,可做导读教材,也自成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