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前三章——补缀休斯与拉金诗之阅读笔记,为海韵诗歌研讨会而作
(2022-08-24 09:13:21)| 分类: 杂文、随笔、评论 |
会前三章
——补缀休斯与拉金诗之阅读笔记,为海韵诗歌研讨会而作
张永渝
(一)狂喜
特德·休斯笔下冻在雪地里等待修理的拖拉机是边城诗人的象征——“雪裹住了它敞开的内脏······/四周的融冰,云蒸雾绕的雪,灌进它的钢铁部件。/”它站立在麻木的白色压迫中,消化着无边的贬损和倾轧,曾经不断地掀起血潮的电瓶还有电,像尚有余温的羔羊“拼命想推动冻僵了的母亲。”
它冬眠的动力和激情还在,有心人把“广告里宣称的神火”——如诗人疏竹所言“令人振奋”、“提气”的作品“倾倒进黑色的喉咙”——他启动电瓶,封冻的装置被锤子和动员令狠狠地锤成碎片——那拖拉机站着,“浑身发热剧烈地抖动起来,好像要慢慢地变大”——“它在与它融为一体的水泥地上/猛地一冲······/迸发出超人的良好状态”,诗人堇力大呼:“超出预期”的杠杆“唤醒了禁锢起来的重负”,齿轮从禁锢它的夜锁里“发出刺耳的声音”——汗流如注的拖拉机,焦躁着,“颤抖着”,狂喜着。
文学与艺术界中常出现一些随时间而演变的体系,如天才系、文学史系、原创绵续等等,这样的动力系统,一如自然界中的行星系、流体运动、物种绵续等等存在着一个固定的规则,它可以描述文法世界与几何空间中的一个点随时间的演化情况。这个规则很难描绘,会心者可以去布鲁诺·舒尔茨的小说《盛季之夜》中寻找线索——“人人都知道,在平凡正常的年间,有时候会从岁月的子宫蹦出来一个奇怪的年份,那是一些不同的年份,独特的年份,逆子之年——就像受伤的第六个小指头——在这些光阴的某处会生出一个虚幻的第十三个月份。”在平庸已经机能化的今日,在主题先行观念预设的现场,某些纯文学团体在边城组织的一系列培育原创播扬原创的文学教育和文学活动,在陈腐的体制看来,就是一个六指儿,只有会意者懂得,那是创造的虚幻的第十三个月,那里是英英白云的出处,是无中生有缘木求鱼的造物主特许的优质时间的桃源。
在彼处,书如同人生的第一个清晨,在地平线那端闪耀着柔和的微光。“当风无声地翻阅页面,吹起各式各样的色彩和斑块,一阵颤栗就从字里行间掠过,字母之间会释放出成群的燕子和云雀”。当你埋首于书中,脸上将会闪着彩虹般的光辉,在狂喜中寂静地燃烧。
哦,将黑漆铸进铁里“以墨涂唇”的寒鸦,是谁,是哪些人,在闪闪发光思想的炉渣中,“在律动的蓝色、红色和黄色的舌头中/在大火绿色的舔食中”(见特德·休斯《乌鸦最后的抵抗》),伴随着焦虑的颤抖,在无名的狂喜中守住了诗的孤独——那透亮而黝黑的守在烧焦的堡垒塔楼里那透亮而黝黑的晨钟一样的瞳仁。
(二)荡漾
现今,在文学和艺术界,只有一件刻骨铭心的事,那就是平庸,如前所述,动力澎湃无孔不入的平庸已经机能化了。原本是疣状物,现在成了耳朵,原本是囊中,现在成了右肾,原本是恶性肿瘤,现在成了诗人的大脑。
平庸已经人格化、利益化了。佑为平庸已经成为绝大多数写家子的核心利益。在这样的背景下,象征原创的水想要活,它去树那,“他们把树烧了”,它想要活,它去花那,“他们把花揉成一团”,“它去子宫那儿它看见了蛆虫和腐坏”,平庸体制化、机能化的最大恶果是平庸之观念与作品的朽而不死,那些东西无限衰老、趴在平庸的腐尸上腐烂却不能死去,不断地往空气中散发霉菌的孢子。平庸不让创造活,原创自能自救,它穿过时间的石门,“找遍所有的空间寻觅虚无”,“它躺在万物的下面”——“彻底虚脱”,自我清澈。是的,努力地“自我清澈”,然后“开始荡漾”。
“自我清澈”,自我荡漾,自我流淌,特德·休斯的诗歌《水如何开始荡漾》(曾静翻译。广西人民)几乎是十二年来,红山诗社左冲右突播扬原创的实录——
水想要活
它去太阳那儿结果它哭着回来
水想要活
它去树那儿,他们把树烧了,它哭着回来
树腐烂了,它哭着回来
水想要活
它去花那儿,他们把花揉成一团,它哭着回来
它想要活
它去子宫那儿它碰见了血
它哭着回来
它去子宫那儿它碰见了刀
它哭着回来
它去子宫那儿它看见了蛆虫和腐坏
它哭着回来它想要死
它去时间那儿它穿过了石门
它哭着回来
它找遍所有空间寻觅虚无
它哭着回来它想要死
直到它无法再哭泣
它躺在万物的下面
彻底虚脱。彻底清澈
(三)成长
这些树枝正在抽芽,
好像一句刚到嘴边的话;
新生的叶苞舒展开来,
它们的绿是一种心痛。
它们是不是又要重生,
而我们变老?不,它们也要死。
它们每年扮嫩的把戏
早已记在木质的年轮里。
但这些不安分的城堡
每年五月都在熟透的浓荫里骚动。
它们像是在说,去年已死,
从新,从新,从新开始。
在学徒阶段精神和技法上锚定一位大师是必要的,这是身边很多有志者的一般操作,如垄青的卡瓦菲斯,李直的卡夫卡,海韵的阿米亥,米兰的米沃什,阿珺的布鲁诺·舒尔茨,高钰的索雷斯库,还有我的菲利普·拉金。我习诗29年,1997年开始做图书的买卖,2005年甚至开了一家比较大的零售书店。后来有摆摊儿、做微信营销,我本能的动力就是阅读之相对自由,河北教育那套20世纪诗歌译丛之后,近十年,外国诗歌的翻译出版大爆发,巴别塔诗丛、广西师大的大雅系列、南京大学的雅众系列、花城的蓝色东欧系列、艾略特诗文集、沃尔科特诗集、辛波斯卡诗文集等等,我买了估计有上千本诗集、文集(主要是翻译作品),翻遍这些诗集,这里面最让我倾心的是舒丹丹和阿九翻译的菲利普•拉金。任谁也有缺憾和松懈,但拉金真的是无懈可击,今生能读到拉金的诗歌,没有白托生过一回人。
拉金1922年生于英格兰的考文垂,1940年考入牛津大学,1955年人任赫尔大学图书馆馆长。基本上过着离群索居的生活。1985年病逝,享年73岁。拉金被公认为英国诗歌界的战后三杰(拉金、特德休斯和希尼)。他是一个严谨得有些苛刻的作家。40余年的创作生涯,他只出了四本诗集,1945年的《北方船》、1955年的《较少受骗者》、1964年的《降灵节婚礼》和1974年的《高窗》,共收诗117首,生前共发表作品156首,2012年亚齐•伯内特编辑的《拉金诗全集》出版,共收诗553首,这里的“诗”有不少是拉金笔记本里的片段或未完成的作品,这已经是可以搜集到的拉金的全部作品了。平均下来,拉金一年创作的诗歌包括涂鸦之作也不过十首多一点,通读拉金的全部作品,我发现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他未发表的诗歌里有大量地精品,甚至超过四本诗集里收录的作品。这是一种高贵的谦逊——拒绝更多的交流,拒绝更多的理解。为此我想起纪实摄影大师薇薇安•迈尔和伟大的医生维维安•托马斯。相较于他们在艺术史/文学史/医学史上的成就,他们在心灵史之独立一章中自我和解、自我激励的技巧更加炫目、辉煌。
如上所引是阿九翻译的菲利普·拉金的《树》,出自拉金的最后一部诗集《高窗》。它的主题是成长。相较于特德·休斯的同名诗作,这首诗朴素、真率、从容、克制、精确。被红山诗社自我清澈、自我荡漾的活水激荡的树正在抽芽,好像一句刚到嘴边的话——唯有成长是一生的事业。不安分的城堡是树冠,也是一部一部的作品集,它们在熟透的浓阴里骚动,伴随着焦虑的颤抖,无名的狂喜在内心激荡,稍顷,有心人告诉自己和伙伴——旧日已逝,我们要“重新,重新,重新开始。”
(2022.8.24)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