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稍回应
(2020-08-28 12:44:20)
标签:
杂谈 |
分类: 杂文、随笔、评论 |
稍稍回应
园艺专栏作家南茜·罗斯·胡格和(树木与风景)摄影家罗伯特·卢埃林是一对搭档。他俩合作的园艺类图书《怎样观察一棵树——探寻常见树木的非凡秘密》获得2011年美国国家户外图书奖。
南茜在前言里写:“我们发过很多紧急邮件(“檫木开花了”),提醒对方关注一些值得注意的现象。虽然我们同住弗吉尼亚州,我们观察到的开花时间却相差很久,更不要说出叶和落叶了。据说春天在美国的进度是平均每天北上约15公里,每天攀高约100英尺,因此我们习惯了等待——有时需要等上两周——才能看到相同的现象。”
树木如此,人情亦如是。在尚未开蒙的边城,可能要等上一段时间——相同的阅读和爱好才可以以彼此的意会创造新奇——这需要强有力且持续不断的教育与自我教育。
在东欧黑森林的边缘,布鲁诺·舒尔茨的小说《天才的时代》以极尽绚烂的想象写出了春天在文字和心理版图上的扩张——无法被归属、无法被理解,那创新的欲望近于偏执——“成长!成长!”
在北美,当“刚刚萌发的大青冈嫩叶,脱去了防护性的芽鳞,卷曲着,还保留着裹在苞芽里的折痕”(详《怎样观察一棵树》,商务印书馆,阿黛译),自然的伟力、生长的意志已化作生命的溪水开始催动着创造大踏步地走入——“春天;春天!”
在一次关于舒尔茨小说《着魔》的讲座之后,有人问我:“稍稍回应是啥意思?”——“不乏积极地建设”,答了一半儿,现在,我将它补充完整——“和薄有希冀地等待”。
(202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