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面
(2020-07-30 12:16:21)
标签:
杂谈 |
分类: 诗歌评书 |
覆面
吐出最后一口气
才不发圈、不网购、不移动
不私聊,不再指桑,不再指鹿
不再像镜头前的艾迪一样愤怒
精准的算法才会转移注意
已经判定——
亡者真实的性格
将被迷失于
努鲁尔山脉山坳里的金覆面
老哈河岸黑松林里的银覆面
刚抽穗谷子地里的铜覆面1
所遮盖。
覆面都是捶击錾打而成,
凸凹之处皆依亡者脸庞五官位置形状而成,
是一祯极好的写真像。
——敖汉张永波
注1:详张永波微信圈引文《覆面》——
覆面。金银铜面具。契丹辽人贵族下葬时必在脸上罩金属面具,是谓“覆面”,有金、银、铜质,以奈曼旗青龙山发掘的“陈国公主”墓葬金覆面最为引人注目。覆面都是捶击錾打而成,凸凹之处皆依亡者脸庞五官位置形状而成,是一祯极好的写真像。给死者戴面具,其因大约有四:其一、受巫傩文化影响。北方原始民族大多崇信巫傩,化妆后以驱逐厉鬼,敖汉地区至今仍有“呼图格沁”表演,就是傩戏的一种。其二、国之大事,唯祀与戎。战争前恐吓对手,造成强大的心理压力,《宋史·狄青传》,“临敌披发,带铜面具,出入贼中,皆披靡莫敢当。”古代战争中,常以枭首炫耀武功,更以人头作为礼器、酒器,《史记.张骞传》,“时匈奴降者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元朝僧人杨琏真伽盗据南宋理宗墓时,“取理宗头颅,截为饮器”。因此,保护头颅成为墓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三、契丹人笃信佛教。仿照木雕、泥雕、石雕佛像打造一副真人面像,营造“道场”,无非是期待亡人能够转世成佛,灵魂得以永生。这是“形象曼陀罗”的一种。其四、契丹人有死后不下葬的习俗,尸体悬挂于树干之上,三年后方收敛,死尸之恐怖无过乎面孔之狰狞,因此盖面具以掩饰。庚子年盛夏,暮光之城,契丹贵主戴着黄金面具从努鲁尔虎山脉的山岰里走出来,契丹千户戴着银面具从老哈河岸的松树林里走出来,契丹贵妇戴着铜面具从刚抽穗的谷子地里走出来,契丹的绅士戴着锈蚀的面具从废弃城堡里走出来,契丹僧侣戴着古旧的面具从武安州塔里走出来……成千上万的契丹人戴着面具相向而行,蹀躞而舞,他们要找到平坦的大地集会,进行契丹辽国的“万圣节”。如果有缘恰好遇上,虽然你知道“他们”是距今千年的干尸枯骨,收缩的肉皮已吱吱作响,骨骼与夜风摩擦的声音也稀里哗啦,但真的不用担心,他们于尘世已无能为力,所有的招呼都是善意而纯净的,请与他们握手或共舞。爬上唐古拉山的月光照耀万千面具光芒四射,堪为盛景。
(202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