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写在《自然的诗》出版之际——兼作研讨会动员令第三发

(2020-07-11 10:30:26)
标签:

杂谈

分类: 杂文、随笔、评论

写在《自然的诗》出版之际

——兼作研讨会动员令第三发

张永渝

这些年,我做过几次编辑,如《堇力的诗》,李直的《庄稼三部曲》、《农事》和刘景霞的诗体小说,但经手这么厚的作品集还是第一次。

6月18日晚十点钟左右,文华传来四篇美篇,里面涵盖了本书的全部作品。第二天,我清理了一些溢出的部分——三篇散文和几首应制之作。中午,我和一位朋友将四篇每篇的内容按写作时间分为三部分,并确定了每部分的名称。初稿编定,我开始向几位诗人约序。这期间我的第四十三本作品集《小茴香》定稿发排。22日晚,我将四篇序言和《自然的诗》之Word文档传给小肖。23日,文华夫君冯海先生的封面题字和希群的序就位。25日晚,小肖排版完毕,同时封面也设计好了。封面让我眼前一亮,算是一次过。这在近十年六十余次的合作中是比较罕见的,最后除封面的出版机构之字体略作调整外,维持了她最初的设计。

26——28日,日报的一位朋友开始了艰苦的校对,这位朋友负责正字,我负责删减和版式微调,凡三回全方位的校对,终于定稿。用“没日没夜”形容这几天似乎有点过,但确实比较紧张,一校、二校是新纸之双面打印。三校是旧A4纸双面打印,目测那一摞有20厘米厚。

6月29日下午,已将定稿传往沈阳,我美个滋地喝起了茶水,忽然脑子一闪:再看一遍!我再看封面、扉页、序言和目录,忽然发现一个扉页上的错误,是一个拼音——“zirandushi”——白勺“的”的拼音错了,不由出了一身冷汗,马上联系沈阳,等了一个小时,在一阵的机器轰鸣中那边接起电话——“正在排”——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

六天之后,连序言目录加起来近500页的诗集回到了赤峰。收到书已是74日中午,小心地翻开扉页——“zirandeshi”——虽然之前,我已经收到了PDF格式的定稿,但这个扉页还是让我心安。

看封面、封底,没有任何失色的情况。接着将书沿正中摊开压平,反向翻折360度,再捏起中间一页,上下抖颤,没有脱胶变形的情况。沈阳真对得起我的信任。

今天,川云将评论文章传到“自然的诗研讨”微信群。随后留言:“《自然的诗》出版,是咱2020年的盛事,红山诗社2020的亮点”。这个“咱”用得好——红山诗社也已经十年了,风来雾去,水落石出——递送过他人的笑柄,也装饰过自家的窗子。

 

下午,我刻了一个椭圆形的电子印章——“《自然的诗》首发式留念”,落款是红山诗社,和《自然的诗》之出版机构是一家。中间是一颗星。它的形象来自于一首诗《你好,星光——》,它写在红山诗社成立八周年之前——

剖开墨绿色的辞典,找到麦麸色的星星,

 

连同隐于大地的光芒之鞘,——

 

好似惊雷滚过山石,落上石苔花的碎影。

 

你好,翻阅自己的歌者,

 

 

 

每日像铁锚一样沉入褐色的楼群。漫游的船底鱼

 

抓住折叠又打开的外楼梯回到“撞身取暖”、临街的四楼

 

希尼、聂鲁达、沃尔科特、博尔赫斯的肖像如深海里发光的拟饵

 

闪烁。女中音调快了洋流的速度,恰与亮起来的路灯平行。

 

按色谱层叠的绿罗汉,簇拥着相邻的树叶。

 

 

 

盛开的榆叶梅妆点通往契丹广场的斜坡

 

草木师串讲路边植物。诗人把采摘的蒿草

 

夹进自印诗集。页眉页脚写下弯曲的汉字

 

与蜘蛛一样的拼音。结网而下,转至兴安南麓,

 

 

 

植物园里“缠绕的杠柳将岁月紧紧勒进连翘的肋骨,

 

攀援的五叶地锦遮住了八月的西窗”;“七星瓢虫刚

 

在紫丁香的叶子上坐滑梯,随阳光作短暂的迁徙,

 

欧洲丁香叶子背后的隆起如连绵之岵屺,

 

绒毛生出绊索,让征人吃尽苦头·····”,

 

 

 

“采集标本,记录可能的隐喻和迁延”。怀揣语言的锦盒

 

继续出发,游过一动不动海里斑马,鲨鱼之半挂,儒艮样的面包儿

 

闪,音柱跳跃,画右括号;实线、虚线,直行穿过层流的左括号

 

驶过黄花鱼、带鱼、鲐鱼、鳕鱼,这些常见的食材。撕开噪声的湍流

 

顺势而行激情化作澎湃动力灵巧身段。低音像波形的花纹滑入深海的丝绸。

 

 

 

“静熄于头顶”,来自星辰咀嚼烈火的漩涡盘进牵牛花进可攀援退可自警之长鞭

 

你好,“闪闪如晶石”的听者。“走过深沉的夜之大地”,重返正典的迷宫

 

像复杂的神经、神秘的情感,在生命与诗之同构中“绵延”。“迷宫永无尽头,

 

这是你的命,你全部的生活 你经历着奇观,不经意间,你已是奇观的一角”。

 

诗里记述了几件十年间被大风吹走的往事——当诗篇沿着傲人的铁轨返回它的绿皮火车,当梦境——这座曲折的滑梯,把会心者递给松软的微光——一切安静下来,谁能在这车窗的剖面中,找到“日子的层次和时间无限的记录”,谁能在跳跃的原野中望见那黄色的如星如豆的灯火。

行文至此,一个电话打进来,是一家销售帆布袋的客服,或许过不了多久,红山诗社的落款将满怀喜悦印上另一种柔和、亲切的介质。

2020.7.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