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紫色的海洋

(2020-04-25 10:53:04)
标签:

杂谈

分类: 转载文章或与《红山诗刊》有关

  紫色的海洋

  ——读张永渝《紫色的花》

文|川云

 

 

紫色的花

——致神圣的日常

 

  文|张永渝

 

文艺和灵感之神

在边城,开着紫色的花

低调谦逊,鞠躬的贝母

与创造者形貌紧紧缠绕

五叶木通

叶子伸展如覆瓦,青翠潇洒

活力四射,灵感之神

垂下紫藤的瀑布

无惧贬损和挖苦

在瘠薄的环境里生长

你随风摇曳,像灵巧的手指

唱和:早开堇菜和紫花地丁

砖缝,楼房地脚、石板的罅隙

散落于各处,鸣响

荒凉的戈壁

北方寂寞的小城

一封一封,拨动命运之琴弦

信念如顽强的枸杞子

“撞身取暖抱团出击”

大地初醒的立交桥下

带状公园,在单位的花池

锦带花弹奏初春的吉他曲。

四月的原野,诸葛菜盛开

一片蓝紫色的海洋

柳兰一样壮美

薄荷一样芬芳

你的嘴唇像羊蹄甲的叶子

眉毛像夏枯草

舒缓的语调优雅如番红花

性情好似随意的打碗花

笑起来鲜艳,

像小区入口的大丽花

很少抱怨,好似珍贵的红门兰

开门见山;起承转合

寻常如紫苑

结尾精心,鸢尾的黄色花药

紫色花瓣上那一抹顿挫。

内心却不寻常

尖锐,顶着刺儿菜的冠毛

神秘,如蝴蝶草

扭曲,如歪头菜

泥胡菜,有淡淡的苦味

苦涩,那一株瞿麦

挺拔清秀好似千屈菜。

含着淡淡的涩味,

牛角瓜在倾听

小小的毒,如莫名的愤怒

写进假连翘和醉鱼草的笔记

这一篇的生长期不算短

它长过木槿的花期

一切源于神圣的日常

像庭院里的锦葵

路边,紫色波斯菊

送出秋日的花语——

“怜取眼前人”

在沉静的午后

作品散发出淡淡香气

像近处的罗勒,远处的香薷

继而浓烈,灵感喷发

诗是令人迷醉的缬草。

令匠石挥斧,

却给他套上铁西服

命寒风相口齿,

却弄瞎了他的眼

有毒的思考

让他消瘦不堪

甚于贬损之害和神秘的麦仙翁

被唤作大地之雾

延胡索是你原创的标识

它意味着“专制性的幻想”

还是回到劳动本身

以须根作雷达,一颗红薯苗

如谦逊的诗人

将纺锤形的块根

埋进土里。

201774

 

    玛丽.奥利弗说诗是一只空篮子,你放进自己的生活,它给你全新的天地——”这段话被鲁瑛用来作诗意鄂温克十二月选诗的引言。张永渝《紫色的花》亦在篮子里。

《紫色的花》是一首写给诗路同仁的作品,是对一路携手同行者的致敬。

在边城,文艺和灵感之神低调谦逊,这不是一种空疏散漫的姿态,而是根植于细节中的缄默。如希尼在《舌头的管辖》一文中所言:通过对细节的持续关注、通过稳定的分类和语调平淡的列举而与世界建立起一种可靠而谦逊的关系

永渝早年有一句诗曰:观念大如牛,身子轻似猴,二十几年的创作,他对诗的基本理解确立了某些恒定的部分,用它自己的话说,就是技艺加持,追随细节。我想,这是探究他全部诗写一把可用的钥匙。

细节不仅生发于耐心的观察和细致的描写,还与文章的结构呈现与气韵流动息息相关。它不仅是牵引,更是契合,绝不是点缀             

本诗饱含抒情主人公对同仁的期许呼唤和对话。语流舒缓、沉着,以内敛的热忱控制着行文节奏,像极了紫色花瓣上那一抹顿挫。文意与形象合二为一,这就是投契。 

读永渝《紫色的花》,我仿佛听到一种召唤,性格各异、形貌不同之紫色的花(无名诗人),漫之四野,游走于城市乡间。在琐屑的日常中,穿越四季,俯拾珍贵的诗意。一封又一封命运的书信,恍如琴声,汇成一片蓝紫色的海洋。

穿过表层的意象,我置身于缄默的智慧中,被深沉的创造所激励。此种感觉像极了陈超说解毕肖普诗《鱼》时的表述:诗人逼近事物时的专注、细腻精神,被读者模仿:我们欣赏这首诗的过程,似乎等于与诗人再写一遍,阅读变为一种充满陌生快意的特殊类型的写作

诗的结尾,借以须根作雷达红薯苗的形象,作者赞美那些回到劳动本身、谦逊的诗人”——“将纺锤形的块根/埋进土里。读至此处,我悲欣交集,像敲打日子的双手,留着疼痛的烙印,留着劳作的疤痕,也收获过甘美和丰盛。《紫色的花》里的抒情主人公就好似孔子的学生公西赤,束带立于诗中,迎接着八方宾客。哦,不对,他是一个田舍翁,像一个故人,备好了鸡黍,把会心的读者邀至名曰红山诗社的田家,把酒话桑麻,推开窗子,只见——“翠绿的树林围绕着村落,苍青的山峦在城外横卧

好诗如良友,所谓白头如新、倾盖如故。好诗是重写的邀请函,好诗是现实的安慰剂——陶潜说,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好诗还是轻声地召唤——回到劳动本身,回到成长中。30种植物,各有形态,都开着紫色的花,在永渝笔下,他们是值得尊重的人,他们就是那些视成长为一生事业、随美之变深而能潜藏于缄默中不惮生活在细节中的创造者

读之再三,如重锤落下,又如清风拂面,在心湖荡开波纹,层层密密。鹤鸣九皋,鱼潜在渊。

201812.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边城诗人
后一篇:作文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