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诗歌行者张永渝
诗歌行者张永渝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1,649
  • 关注人气:22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即景·园林路上》创作手记

(2019-12-10 22:23:24)
标签:

杂谈

分类: 杂文、随笔、评论


《即景·园林路上》创作手记

张永渝

下午1640分,刚放下米沃什的文选,拿起沃尔科特的《奥麦若斯》,同事们聊起今天下雪的话题,言松山区和红山区简直是两个世界。我想起早上在园林路所见之有趣的一幕:“有的企鹅落满了雪,有的企鹅结了一层霜。”

顺着这句话,在同事们的闲聊中,我很快敲出《即景》的初稿——

 

·······

如糯米纸一样的薄雪

 

 

······

顶着一麻袋的湿雪

······

 

敲完这首诗,一天的压抑一扫而空。重读崔友发在群里的文字,星期六讲座的细节又如缸里的水瓢浮起——

  

虽然没有到场亲自聆听张蜀恒的解读,但是阅读了张蜀恒这篇洋洋洒洒的解剖文字,感觉到了蕴藏在其中的力量,倾泻而下,直抵胸口。从作者用文字撕开的一道道伤口里,我们读懂了人类的猥琐,枯萎是所有命运的归宿,更为关键的是,蜀恒手里并不用长矛,也不用手术刀,他只是用自己的手,一点点揭开一张张浅白色的纸,里面既有腐败的肉体,也有新长出来的肉芽。你也许忍着,不以为然,但是,当你闭上眼睛的时候,那些伤口里的生与死,长与短,是与非,竟然那样一目了然,难以释怀。

 

虽然崔兄抒怀式的感想与我的初衷有很大差异——我更在意的是小说的叙述学,而不是小说的意义——却使我更加坚信,讲座是一种再创造。如我昨日短记里所写:“有准备的、高质量的讲座也是创作,它好似戏剧的现场演出,更接近于一种过程的艺术。其中涌起于现场的灵感迸发好似爵士乐手的即兴演奏或小说里突然降临的奇喻和细节。”

这是一种内在的连接。繁体字“筆”之笔势继续延伸,“神来之笔”在继续。继续这波神操作。回家后,我想起母亲的忠告,尽量少用重复的词语。上下两节中的“雪”像蛋糕上的绿豆蝇一般刺眼。于是我各加了一行,诗成如下的样子——

 

即景·园林路上

刚捕食归来

雌企鹅

笨拙的鳍肢左闪右躲

肩膀一样的侧窗

贴紧车门框黑胶条那覆着薄

像浅浅的一层糖霜

比新生的西施犬还娇嫩

 

冻僵的雄企鹅已战立太久

深夜从天气预报里精准降落、

来自新城的憨货

顶着一麻袋湿雪

学京剧里武生起霸

欲甩动沉重的大背头

又怕弄丢了假发。

 

 

母亲的教育像篮球运动里的挡拆和足球运动里的撞墙式配合一样简单实用。还有几处其他的修改,如上爿之雪的位置:由“侧窗”具体到靠近车门框的黑胶条,突出了细节。下爿加了武生起霸的底衬,我以为功能性更加完整。

2019.12.1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冷泉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