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别处——读博尔赫斯《南方》有感,兼作永东讲座动员令
(2019-11-23 09:28:07)
标签:
杂谈 |
分类: 杂文、随笔、评论 |
生活在别处
——读博尔赫斯《南方》有感,兼作永东讲座动员令
张永渝
举重若轻的《南方》,让我想起一部美国小说。一个人开了一辈子火车,漫漫旅程中,最让他期待和感动的是,在某个固定的地点,一对母女时常对他/火车招手,满怀热情与期待(至少他这样认为)。退休之后,收拾一番,踏上了圆梦之旅——他要登门拜会,向这对母女畅谈自己的感受。结果让他大失所望——被他见证了成长、衰老的母亲与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女儿对他毫无印象,充满了戒备与敌意。
《南方》里的达尔曼转喻到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电影《立春》的小镇,坐实了小镇文青的鲜活形象——生命充盈着无尽的希望和一连串的偶然,左右互博的力量在缠斗,却被某个分裂的企图时时骚扰,鼓满风帆的眺望却无意间被一根微小的刺击穿。
当懒龙缠在对周遭和自己充满敌意的腰间,他们变得《平静》,像一张张的扑克。蓦然间,想起年轻的顾城和他的《远和近》——
你
一会看我
一会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这首诗与更加年轻的阿尔蒂尔·兰波《生活是一首诗——生活在别处》有一种亲缘关系,虽然气质不同——一个粗犷,一个柔婉。同样年轻的通辽王文亮的《平静》,更是接续了此种意味——“ 面对世界,我们感到:/一切无所不能。//其实,向别处流出的溪水,/远比内心更遥不可及。”
无所谓希望,无所谓恐惧,无所谓苟且,无所谓远方,活着是世间最美好的事。
无谁值得抱歉,少人值得埋怨,无所谓热爱,无所谓不爱,生活就是不断地适应与自我和解。假如经自我审视被天赋垂青的命运正被催促花朵茎管的力所鼓动,或许真值得像达尔曼一样,紧握他并不善于使用的匕首(工作/现实环境),向平原走去。
(2019.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