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出版故事
(2019-11-01 14:25:18)
标签:
杂谈 |
分类: 杂文、随笔、评论 |
我的出版故事
自2006年以来,我出版了个人作品集40部,主编《红山诗刊》7册,《边城文学》2部,《赤峰新时期诗选》、《赤峰诗选(1981—2012)》、《赤峰诗选(2013—2014)》各一部,主持编写了“红山文丛”系列丛书近十部。民间出版是我最重要的文学活动。它不仅促进了我的创作,还力所能及地改良了本域的文学生态。我愿意在时间的大河上,撷取几朵浪花,来纪念我那些光荣而灿烂的日子。
一、骗你没商量
不同于招摇撞腰和网络欺诈,书号上诓骗是雅骗,给你一个小小的条形码,神秘兮兮地让你去扫一下,然后马上送回去;给你一个合同,煞有介事的签字。无论怎样的仪式和操作,最后举起一个事实,那就是“善意的诓骗”——书号的无限膨胀后破碎的气球和迷失在大海里莫须有的书号扁舟。此种猫盖屎式的掩耳盗铃,我搞了四回,对应着前四本书,包金裹银的四颗彩球落进了两个熟人的口袋。边城文学圈,俩仿佛君子,广有人脉。现在我们也经常见面,他们还在耍着一颗白球扫台面的游戏——套号操作日渐纯熟。前五本书,是我创作的第一个阶段,这样的经历算是一个效果器吧,来自回忆的音响更加震撼。
二“左诗右画”
2010年中国诗人红山行暨诗歌论坛前期筹划阶段,我曾策划了一个“左诗右画”的展览——我的现代诗配上李国达的同题漫画,因头绪太多,此项策划未能落袋。两个月后,20余张A3纸终于贴上了赤峰四中临街四楼红山诗社的白墙。由四中补习学校的艾校长制作。左侧是我的诗,右边是国达的漫画,图文均来自《诗绘本》一书。
初定名为《诗歌装修手册》的《诗绘本》是我的第五本书,书出版之前,我曾做过大量的张贴实验,在餐桌旁、酒柜里、衣柜里、茶几上的水晶桌布下,电脑桌的上方,这些名曰“餐边柜诗”、“衣柜诗”、“酒柜诗”、“客厅诗”的手写稿和打印稿像一个个张望镜,潜艇里的人物打量着外面,外面的游鱼瞧着里面。韩东/寒冬诗里的朋友很少,来的不多,但带来了一些花草、碟片、白酒、红酒和图书。
书编成之后,我觉得单薄(无论数量还是质量)。联系了国达,他爽快地答应与我合作,一个多月的时间,他画了三十余幅漫画,对我意在“功能化”的现代诗、针砭时政诗、“纯抒情诗”、“边城屎尿屁儿歌”做了精彩的再创作/诠释/解读/发挥/别解/旁通/他说,亦有绝不贪婪而是温和关切式的合理误读。直到今天,广场上放风筝的人群、穿着高跟鞋的烟囱、戴口罩的唐僧、骑摩托车的行者、一个个扛在肩上无面目的人、受惊的兔子,这些鲜活的形象不必刻意,心动而现,应声而出。
在贾洪榛主席的帮助下,这本书的首发式在红山宾馆举行,高主席、无为、福文、柳贵校长参加,梦雨、丽梅来自平庄,杨瑛来自右旗。在徐厂长专门印制《诗绘本》的招贴画下,我向国达倾吐遭遇瓶颈的苦闷,国达坚定而不容置疑地夸赞了我的探索,给我极大的信心。一如高主席在听到同事对此类诗置疑时的肯定。后来,《百柳》杂志刊发内大文研班专号,我的这些诗连同国达的部分漫画线条简洁地在里面舒展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