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对张永渝
(2019-10-11 16:45:52)
标签:
杂谈 |
分类: 杂文、随笔、评论 |
校
张永渝
近日接到审稿任务,里面有一位84岁老人的作品。他是文革前的大学生。大学四年,他相当拼,放暑假都不回家,在学校图书馆读书写作,在大学期间就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过作品。可我看他的作品,对文化大革命念念不忘,标语口号式的书写还是当年的句式和情绪。谈起学生大串联亦是津津乐道,摘用了不少当年《人民日报》的社论,典型的17年文学三流作品的口吻。
文章介绍到他接到了写民族团结的政治任务。他带着任务去工厂采访。这让我想到建国之后的太平天国研究,先有观点,然后去找史实。
曾有人拿着大陆批判胡适的厚厚的论文集去问胡适,难道这一点价值都没有吗?胡适说,没有自由,哪有学术。
今早,李直转发了一个有关今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彼得·汉德克的视频,引言曰:“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的一个前提,获奖者得是在思想独立,人格独立、文学独立的写作者。这就不难理解中国为什么难出此奖得主的原因了。”有点极端,却是实情。
(2019.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