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头
(2019-10-01 16:38:08)
标签:
杂谈 |
分类: 杂文、随笔、评论 |
舌头
“那时候,《诗》不是装饰,不是点缀,不是只为修补生活的残阙,而真正是‘人生的日用品’(顾颉刚语),《关雎》便好似人生与艺术合一的一个宣示,栩栩然翩翩然出现在文学史的黎明。”
如上是扬之水《诗经别裁》里的话可以解答许多人对某的疑问。不停地写是某之人生的基本需求。这是他的写作机制,他可能有不好的作品,甚至有很多不好的作品,但为什么不去看他同样不少好的作品呢?即便是只留下几百首作品的辛波斯卡和特朗斯特罗默作品都好,那凭什么指责作品数量众多的奥登和艾略特呢?诗对于有些人来说,就是点缀,就是生活的装饰,但对有些人来说,它是“人生的日用品”,当成日用品的不一定写得不好,当成点缀的亦未必很差,反之亦然。评价诗人还是更多回到具体的作品。机制趁手就切削一番,不称手就抛开便罢。这和出书也是一样,有些人轻易不出,有的人不停地出,轻易不出的把选集当成了保险柜,不停出的把选集当成文件柜,不能说,保险柜里(高堂大屋)的一定就值钱,虽然施主是这么想的。也不能说,文件柜里(蒿草之下)的东西就是垃圾,或许它只是一种存储方式。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际遇和存储的方法。判断幽兰和稗草,最后还是要端出具体的作品具体分析。
就近的,我们要切开眼前的金丝甜瓜,可能用水果刀,也可能用切菜刀。它好不好吃,舌头恐怕比刀更有发言权。
(201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