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意——写在第三十九本作品集出版之际
(2019-09-21 21:36:15)
标签:
杂谈 |
分类: 杂文、随笔、评论 |
会意
——写在第三十九本作品集出版之际
张永渝
9月15日编,第二日排版、初校、二校。改了不下百处,有的干脆重写,如《硬菜》。17日上午三校、连版,发往印刷厂。下午制版,晚上开始印刷。20日从沈阳发出,21日早上到了桥北。这几日的未受影响,既没有隆起,也没有塌陷,像早上的桥北街路,洒了一层水,还干净了许多。电动车的轮胎也变得积极起来,发出快速翻动纸页的声音。琢磨片段,思忖开头,阅读亦清亮。董辑在电话里里说,这个岁数,除了有趣的诗生活和阅读,投入了太多优质时间的作家几乎什么也干不了。
十一之前,单位有五六项全自治区、全市的大型活动,是参加工作以来比较忙碌的一段时间,与2007年编写《今日红山》那时候差不多。矮了15厘米的办公桌上的氨咖甘变成了枸杞和黄芪,飘逸杯换作膳魔师的焖烧杯。硬塑抽屉式的资料柜还在,已由白色变成了黄色。12年后,机制创新为我助兴——怀揣便携的桃源,在不断地加压与捣毁中获醉。
与箱货车师傅约到下午。在金哈达参加完机关工委组织国庆文艺汇演的节目彩排是15时55分——师傅说他太忙,给找了一电动三轮。再约,定在18时30分。下班后联系,三轮师傅还在文钟镇送货。等到19时50分,他将十包新书运到车库。
如母亲所言,封面设计、印刷都很好,就是纸有点薄。对照出自新城的集子,同等页码,面子和衬上都矮了半截。价格却翻了一番。与就近的几本一样,皆是短制,叙事与抒情已经露出了头皮,诗歌评书往高了窜窜,是板寸的长度。7月有《新建文件夹》,8月有《偷》、《文法和几何》、《白釉瓷猴》,九月有《结网》和《书法》,差强人意。
蜜里调油的生活需要一根椴木制成的搅动棒。它不是筷子、不是木棍儿也不是鼓槌,它有五层环形的导流槽——来自于神圣的日常,具有极简主义的风格,极具功能性。可以对付粘稠程度如蜂蜜一样的液体、文风与热望。
这下来是周六和周日,要加班,为了周一自治区社科联宣传周的启动仪式和周六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图片展。揣着秋英一般装订成册的新诗集,心里有淡淡的喜悦,宜于发现和捡拾。那白色或粉红色的花舌自然相对克制,大可平衡背包中布鲁诺·舒尔茨的《暴风》里木桶那笨拙的木舌叨念的咒语(它们用泥巴指天骂地),让我可以在去画报社和党政综合楼的路上于碎片和浮动的蜃景里找到某种秩序。贝克特在《终局》里写——“(恼火地)可你再制造什么啊?——“(重又站起身,温和地)我在试着制造一点秩序”(秋英的学名Cosmos,希腊文原意有宇宙、和谐、秩序等含义)。
想起木朵的话:“但一旦为了深深眷恋它(诗学散文,引者注)而使整个写作行为变得散发出满屋子的腥味,就得不偿失了······我时而承认写作光顾了自个却没有给家庭带来福音。”(《想邀请刘楠祺做一次书面访谈》)
我最忠实的读者隔着推拉隔断正在看2019乒乓球亚洲杯男双决赛——许昕、樊振东对阵林高远、梁靖昆——“漂亮;哎,这啥呀;打得不好”,一边看一边评点。她看我的作品要安静得多。但愿我赠出的作品在与读者相会时能少一些腥味,但愿我的作品能够在顽固地咳嗽之间隙带给母亲以些许的安慰和被写进书里作为参与者的一丝会意。
(2019.9.21)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