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写在珍贵的人间张永渝

(2019-07-04 18:34:02)
标签:

杂谈

分类: 杂文、随笔、评论

写在珍贵的人间

张永渝

这个题目看起来有些矫情。尤其是依此来谈论韩东。本句出自海子的短诗《活在珍贵的人间》。诗人韩东比海子大三岁,算与海子同时代,但成名更早,成就更大。他又是优秀的小说家,电影导演,文学活动家。他的作品和文学活动对同行广有影响。他在诗歌界的地位、受欢迎程度有点像散文界的阿城。谈起来都说好,真好。

前几日读到董辑的文章《说说“长诗”》,他提到了韩东——“一个诗人,没有长诗压阵,总觉得轻飘飘的。但是,反过来说,一个不写长诗只写短诗的诗人,照样可以是重要诗人和大诗人,比如韩东。诗人的重要与否和大小与否,和其创作的诗歌的长短并无绝对性的关系,周伦佑曾言及,诗歌创作,不在其多,也不在其长,而在其好”。诚如斯言,韩东的诗,短而好。

最早读韩东,因了陈超的《中国探索诗鉴赏辞典》。这本辞典收录了他的七首诗(数量不少):《下午的阳光》、《在早晨睡去》、《山民》、《有关大雁塔》、《我们的朋友》、《要求》、《一切安排就绪》。关于《我们的朋友》,陈超说:“其实,诗歌应具的根本素质是人类性,诗是诗人实现个人梦想的一种选择。如果说‘朦胧诗’还多少带有名士气、贵族气······那么‘新生代诗人’中有相当多的人已经将诗通向最具体的普通个人。”如上黑体加粗部分保持了19898月一版一次时的原样。十几年后,我用橙色的刀形油笔涂抹了“人类性”这三个字,只这三个字,意谓强调中的强调吧。又过了十年,我在《20世纪中国探索诗鉴赏》(出版于1999年,是“辞典”的增补版)上发现了陈超微小的改动。他将“人类性”改成了“人间性”。一字之差,涵义大为不同。

《在早晨睡去》那“清奇冲淡而自然洗练的”语感和“超然与尘世之外的”韵致,《要求》一诗抓住一瞬即逝的感觉,以“个人私语的形式”展示的心灵的真实,消除了主观幻象的《一切安排就绪》,以精致的选择和组合,“让日常方式看到的普通事务”呈现出艺术的意味。都让我耳目一新。韩东诗看着简单却难以模仿,只好像对待张枣一样:绕开。因为我觉得无法像他那样处理第一人称,无法像他那样把日常和个人经验毫不费力地结合起来,却把他诗里反讽的蟠桃绘成了辽金时期一件白釉黑花双系罐上漫画里的“赃官”。这种感觉像雾气一样缠绕着我,像荆条一样刮扯着我,人到中年,如韩东在《火车》里写,“一阵风在远方刮起在远方平息/猛烈的汽笛终于变成柔和的炊烟”——这雾气终于散去,也带走了当年模仿的心劲儿。我愿意像一块石头安放在沉默的阅读里。

韩东诗里绵长的情谊、淡雅的味道、恰到好处的分寸感如下午的时光,它几乎是反修辞的,却许人以更多的意会,如陶潜——“它不改变事件/却让事务改变了自身”。不做惊人语、桃李不言的韩东诗有着可贵的“人间性”。它更多地指向日常生活与个人体验,但并非缺乏批判意识和实验精神。以“纯客观的叙事性语言”提出的“异质性的思考”、曾入选中学课本的《山民》,以平淡的表面性直接处理语言的展示出“独特的个人经验”的 《有关大雁塔》,不露声色却残酷的室内短剧《甲乙》都丰富了韩东诗的色彩谱系。

韩东的散文篇幅不长,至少我看到的两本集子《幸福之道》和《一条叫旺财的狗》里面的篇什都不长,他谈《红楼》,谈卡夫卡,谈《百年孤独》、谈“诗的朗诵”,说多多、朱文、“北狗南狗”(狗子、顾前)、伊沙的小说、成都的诗人,论幸福之道,说的多为常识,用的尽是白话。。依靠文字取暖,确需简洁——依形就势,拿起斧子,抡起来劈便是,在横截面上作几何图有时影响效率。如何《向卡夫卡学习》——“在我看来有两点”——一是态度,二是方式,这样的方式几无矫饰简单明了。韩东另有通透敏锐的一面,在《八九十年代》一文中,他认为八十年代的意义“止于启蒙”,引出了携《失败之书》归来的文化英雄北岛。似乎是在告诉我们,相较于“怀念八十年代的喧嚣的人是那些仍在喧嚣的人”,潜于创造的先行者和九十年代那些“深入冷静的思考”的“独行者”更值得珍视。说到珍视,陈超发于八十年代的判断又一次响在耳边,只是领在前面的名词发生了变化:“散文应具的根本素质是人间性”······


2019.7.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乳白釉双系罐
后一篇:炫霸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