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随记,英雄主义张永渝

(2019-06-27 16:49:16)
标签:

杂谈

分类: 杂文、随笔、评论

随记,英雄主义

张永渝

看女儿写关于文学的文章《时光里的宝石》,有颇多武断之处。马上回信:“先叙述,少议论”,但我还是高兴,因为她能在一开始就考虑为什么写的问题。2013年夏日的一天,一位朋友打来电话,我们聊起文学的话题。当时妻子在内大读文研班,曾多次和她谈起首先要解决问什么写的问题。顺势把这个意思转述给那位不间断地写了20年、技法纯属的朋友,我们的谈话被某人善意嘲笑:他往水杯里放柠檬片,一边投一边说,“真酸真酸”。但直到今天,我也觉得为什么写是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

每日完成自我约定的工作,是一种英雄主义。刘波这样论及于坚的写作——“他很明确地说过‘诗歌是无用的,但它却影响着民族生活的精神质量。’就在这样一种坚定的信念支撑下,三十多年来于坚从未间断过自己的诗歌创作”。他更是举出了“作品也是良莠不齐”的莫言,认为泥沙俱下的创作现实,“丝毫没有动摇莫言作为优秀作家的地位”;于坚同样如此,“相对其他诗人而言,他算是高产,其诗歌中也有平庸之作,但这并不妨碍他作为一位优秀诗人的地位与价值。”

恰如刘波所言,持续性地思考与写作,使于坚找到了一种与日常对接的有效方式。这是于坚的方式,是臧棣、伊沙、卡夫卡、佩索阿的方式,不是张枣、早先的柏桦、特朗斯特罗默、辛波斯卡的方式。于有志自觉的作家而言,写的频率、强度无所谓怎样最好,或许只有在不断地校正中才能找到相对合适的。我想于坚的方式值得我和女儿认真学习。

时刻打量,思考为什么写作,这是一种根深蒂固的理想主义。我不知女儿会写多久,会写到什么程度。我看她的新作、散文《故乡为笔》,起笔行文绝无一丝的伪浪漫主义和草原抒情,我以为她的文字对得起眺望的距离和现代主义文学的基础教育。话说回来,从于坚的《金马碧鸡》和北岛的《城门开》设定的夹角看出去,真的不大会容易发现散了架的勒勒车和月光下的牛粪。

2019.6.2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羽毛球之歌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