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记一则
张永渝
母亲曾在某县级卫生局工作十余年,主管人事,从卫生局调出时不过40出头,有一批中青年的大夫朋友,中医,西医(眼科,牙科,内科,消化科,呼吸科)她们身上有陆文婷和潘家杰的影子。那时的知识分子,纯粹而热烈。尤劲东的《人到中年》真不愧是名著,看人美12K的精装本,种种念想随细节扑面来。
连日为一个讲座忙碌——《形态,结构,句法与修辞——连环画的叙事法与现代诗的变幻术》,有点卡壳,许多资料找不到了。还须再投入一部分资金(大开本连环画价格不菲)。受大舅影响,收藏了这么多年的小人书,是该总结一下了。八十年代的精神还在激励着我。加油!冬至前后,读落落短引,阿娜短评,老师短记,很好!读元知文章,布罗茨基和去年此时的《银鱼小传》,振作了许多。意旨与手段之间有遥远的距离,甚至长过英吉利海峡,还须开拓。细节是激光控制的导向系统,它指导意志的掘进机从阅读思考与体验行动两个方向同时掘进!长至节宜正常工作,入户摸底,动员讲解。午饭后,阅读与写,正是积极地休息。
木朵师说,“我自己也有过出书的念头,不过这方面时机未到,不能多想,书没有一万个读者购买,出出来也是个累赘,倒不如在互联网上晃荡,等待那拨弄它们的手指(而每月拥有一千个付费读者的宏愿一直在打折扣)。”他的宏愿另我汗颜,手头正在编第三十六本书,除了前两本,我的书只印500本,我的博文已经没人看了,发在公众号号里的文章,平均的阅读量不会超过25次,每次印成书平均送出100本,我相信,除了我母亲外,没有人全部读过,前期送得猛,但大多是圈外人,近些年诗歌圈子相对稳定,因前几本已所剩不多,故送出的不多。一万个读者,一千个读者——太美好的总是太遥远。现实的目标是100个懂诗读者,随意铺展,并非不可完成的任务。
(20108.12.22)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