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记,树的秘密生命
张永渝
——“树木会自动发调节强者和弱者间的差异,不管树干是粗壮或细弱,只要是同一树种,那么每片叶子在光的助力下都会制造出等量的糖分。”
——“植株密集的山毛榉书森林反而更具生产力,每年明显有更多的生物量成长,特别是木材,这些便是树群健康的证明。”
如上钟宝珍翻译的两段话摘自德国人彼得·渥雷的著作。他曾经在林业管理局工作20多年,其间“不大寻常的经历”,让他见识到“树木间相互扶持的例子”。
他曾经采用“环剥”的方式来“疏林”。不需要砍伐树木。只需要“在离地面一米高的位置把树皮环剥一圈,然后让树木逐渐死去。”一般认为,这种缓慢处死的方式行之有效,因为“没有树皮,树木根本无法将糖分从树叶向根部输送,接下来树木便会因为过度饥饿而停止向上传送水分,在经由树干传送到树冠的水路停运之后,整棵树就会慢慢枯萎。”
但事实证明,在富有人文精神传统的欧洲,许多树活了下来,还活得很好,因为他们得到了同伴的帮助——“通过地下的网络联机,将老朋友根部被中断了的供给接收过来,使它的生命得以延续。”更加神奇的是,得益于强大的文明系统自我修复的本领,有些“被环剥的树皮”的树,“通过新的生机重新愈合。”
有这样一些业余写家子、读书人、独立思考者,他们秉持常识的立场,渴望启蒙与良知、相信自由大于主义,努力靠近历史的、辩证的、科学的方法;力所能及地传播与自我教育,提取不同的声音,搜集并整理更多指向真相的素材。在某些人看来,他们尊崇的那些具有独立精神和专业素养的知识分子和学者之所谓“心之忧矣不可弭忘”的赤子情怀、“或哲或谋或肃或艾”的爱国热忱、“民言无嘉憯莫惩嗟”之思考的勇气以及“小剂子们”转发、反思、善意提醒的行为纯属“扯淡”、是“吃饱了撑的”,以为“毫无意义”、“咸吃萝卜淡操心”、“就是个笑话”、“天塌下来有大个”,甚至主张“早抓早利索”。
即便是臊么耷眼、外省的边城,亦有在忧伤中垒砌的建设者、揪心巴拉提心吊胆的阅读者、潜水静观暗自叫好的明眼人,口气委婉虽未有曲调、偶尔应和三两声者,他们是一片森林里更多的、未被刀削斧劈和空疏之议论“环剥”的树。还有一些如电影《危楼愚夫》里的水暖工迪马、《窃听风暴》里的戈德·维斯勒上尉、《芙蓉镇》里的粮站主任谷燕山、《没有航标的河流》里放排人盘老五一样的小人物。他们与如前所言之“独立思考者”处于一个生态系统内,是相同的树种,都有一个吞噬一切、最根本的爱好,那就是生活——生活的枝干,向根部输送糖分,为了活着和繁衍。借琐碎如叶子、每日之蒸腾,人情世故之毛细管作用以及或许更重要的、借精神渗透和心理建设的方法抽取水分,表现为或高或矮之身形,或密或疏、树冠之情貌。
《树的秘密生命》谈到了细胞间的渗透作用:“当一细胞内部的糖分浓度高于相邻细胞时,会促使水分穿透细胞壁到比较甜的溶液中,直到彼此的糖分浓度相同为止。当这个作用一个细胞接着一个细胞一直达到树冠时,水分也就跟着往上跑”。原发性的热望、难言的喜悦与对新知的渴求催促着书里一个词汇又一个词汇经由会意之维管束、记忆的神经到达因思而在的大脑,这或许就是阅读、教育、发现和创造的机制。
却未必适合于情感。“高深莫测的水分运输”之动力机制相较于对知识和技能已被证明为重要的蒸腾、毛细管等作用是否同样适应于莫名其妙的一见钟情、绵延不绝之思念?除却根部和叶片,在“由长条形且彼此贯穿的管状细胞”构成的树干中,渗透是否真的有效?——至今被多方质疑、存在争议。彼得·渥雷说:“归根究底,这其中还有许多未解的谜团”。
诗人朵渔说:“如果说意义(哲学)是‘发现’的工具,再描述(诗)则是‘自我创造’的隐喻。”坚守常识立场的书爱者、在忧伤中建设的无名作者,就是一棵树,或许曾经饱受摧残,但已“通过新的生机重新愈合。”
曾见过一棵“自我创造”的树,它狂野、干脆、有力,运笔却不拘一格,自适于林木稀疏、钟鸣所谓“几只大雁飞得过高时”、他的目光“稍试停留”的“北方”的原野,立在206省道的路旁——
去锦山的路上
遇见那棵树
狮鬃在狂风里摇曳
安娜·加尔特描绘的树
用干笔,涂在粗糙的帆布上
这是生存的智慧
阻滞生长以回应触碰
运笔却干脆、决绝
你看,他深褐色的头发
那一朵破碎而凌乱的火焰。
“尼采有一个极端的观念:无法成为一个诗人,就等于无法成为一个人,因为他只能接受别人对自己的描述,一种绝对的无个性”,朵渔之描述难以概括丰沛磅礴的雨季里那些富有智慧的、行走的生命,如特朗斯特罗默诗里的树——
一棵树在雨中走动
在倾洒的灰色里匆匆经过我们
它有急事。它汲取雨中的生命
就像果园里的黑鹂。
——《树和天空》·李笠译
卑微抑或迫于现实的压力,他无法辩解,只能也愿意接受别人对自己的描述,但不乏个性。因厌倦而不愿被再次“环剥”——就是那棵雨季从密林里出走、“灰色的树”——“天空/通过它的纤维流入大地——/大地狂饮后只留下一朵/干瘪的云。”(《联系》·特朗斯特罗默·李笠译)
(2018、6、26)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