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永渝读诗之奇喻的台阶——读帕斯捷尔纳克《致茨维塔耶娃》有感

(2018-03-27 12:14:27)
标签:

杂谈

分类: 杂文、随笔、评论
永渝读诗之

奇喻的台阶

——读帕斯捷尔纳克《致茨维塔耶娃》有感

 

张永渝

你把衣袋翻过来,有权说

请发掘,请探索,请找寻。

我反正无所谓,管他浓雾怎么潮湿。

过去的一切一一如三月里的的清晨。

 

树木站在黄土地上,

厚呢外衣格外软柔

虽说那根根枝丫

也许在角落里不堪忍受。

 

晨露落在树枝,使它震颤,

细细流淌,似绵羊身上的柔毛。

晨露跑动着,刺猬一般抖擞,

鼻梁儿旁边蓬松干燥。

 

我反正都一样,无论听到

飘自何方的何人的交谈。

过去的一切一一如春天的庭院,

它的四周烟雾弥漫。

 

我反正都一样,不管在我身边

穿上什么式样的连衣裙。

过去的一切,像消逝的梦,

其中也有着诗人的命运。

 

波涛翻腾汇入许多支流,

诗人如烟雾向前推进,

从不幸世纪的窟窿之中

跨入另一个难以通行的绝境。

 

他会浓烟滚滚地冲出

压扁在饼中的命运的泥淖。

如同谈论泥煤,后辈们会说;

这种时代可以燃烧。

 

 ——帕斯捷尔纳克·《致茨维塔耶娃》(吴迪译)

 

情感浓烈却不泛滥,格调朴素而不乏奇想,文气舒展细部却精确——帕斯捷尔纳克这首《致茨维塔耶娃》技艺高超,令人回味。开篇以一种不容置疑的口吻呼吁(实际上是赞美)茨维塔耶娃对集权者的审查采取非暴力不合作的态度。“我反正无所谓”——抒情主人公嘴角含着清冷的蔑视。这是俄罗斯“白银时代”诗人的标志性的姿态,一种骨子里的高贵——如沃尔科特在《安娜》所描述的:“既然有时,你屈尊微笑,”——是的,屈尊微笑、一无所谓——“来吧,随你折腾,我有自己的事业”

接下来是一个具有延展性的奇喻:“过去的一切一一如三月里的清晨。”为何像三月里的清晨,三月里的清晨是怎样?带着疑问,读者走上第二节的台阶——“树木站在黄土地上,/厚呢外衣格外软柔”,外表像树木,内心像厚呢外衣,种种思绪涌起,像旁逸斜出的枝杈。把在枝杈间滴淌的晨露比作绵羊身上的柔毛,何等神奇!

帕斯捷尔纳克和茨维塔耶娃是俄罗斯“白银时代”的代表诗人。何谓“白银时代”?——那个时代,诗人们珍贵、保值;再有就是银子确实多,多到可以开票号。诗人汇通天下,靠的是独特的文字密码系统。其中,奇喻是帕斯捷尔纳克具有标志性的修辞符码。如 “炎热像釉一般覆盖马匹”( 《巴尔扎克》)、“他的花序像莱卡狗一般相互靠紧”(《铃兰》)、“苍穹宛如帷幔的花边/从高空垂到大地的表层”(《“冬天毫无诗意地”》)

为了观瞧后文燃起诗人在时代中浓烟滚滚的命运,诗句还需走上更高的台阶。接着,作者把“跑动”(坠落?)的晨露比作长满硬刺、“抖擞”的刺猬,写得英气逼人又充满趣味。“我反正都一样”,佯狂清冷的独白重复了两遍——前面层层递进,行进至这两节,诗歌的结构关系变为形式上的并置(情绪在暗中推进)——“奇喻”似乎黯淡了一些。将“过去的一切”比作春天的庭院还差可所拟,“像消逝的梦”就太平常了。而在这缓步的高台上,作者却看到了“诗人的命运”——激烈时细腻,压抑时沉着。张弛的控制、虚实的调度像手术刀一样精确——这是多好的修养与文法——套用作者的一句诗:“冬天毫无诗意地/从十月信步走进我们的散文”,我们可以说,帕斯捷尔纳克的“诗篇漫不经心的/在三月的枝头轻轻地翻身”······

在按捺不住欢腾如马的奇喻之催促和鼓噪下,文气拾阶而上——“诗人如烟雾向前推进,”从不幸世纪的窟窿里走出,又“跨入另一个难以通行的绝境。”这不仅是对十月革命以来俄罗斯历史的摹写,还是对这个时代知识分子心灵的刻画。

泥煤又称草炭泥炭,是高等植物残体在浸水和缺氧环境中经过生物、化学等作用,由分解不完全的植物残体,腐植物和矿物质等组成的松散有机物质堆积物,多呈褐色、黑褐色,是有机复合肥中的原料。在产地,泥炭被用作日常生活中的燃料。作者把诗人和他的时代比作发出浓烟燃烧的泥煤——这是神奇的、像卯榫一般严实的暗喻。至此,诗来到最高处——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泥煤在燃烧。  诗人被时代压扁,被堆积在命运的泥沼中。但他们以一种非暴力不合作的态度反抗专制与集权,他们卓尔不群的思想和美妙的诗篇发出滚滚浓烟。

本诗具有强烈的时代标识性。于苦难的俄罗斯白银时代的诗人来说,不幸和悲苦几乎是他们的标签——留住记忆,对抗磨蚀,就是对艺术和历史负责,就是守住知识分子的良心与道义。同时,它又一次提醒我们——越是急于表达,越是要尊重诗艺的规律。实际上,诗艺的规律决定了最终的记忆——凄苦地诉说和盲目的呼号难免随风而逝,拾阶而上的奇喻捶人肺腑而历久弥新。

201832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漫游者归港
后一篇:绛雪和香玉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