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扎加耶夫斯基《飞蛾》有感

(2018-03-18 17:08:46)
标签:

杂谈

分类: 杂文、随笔、评论

扎加耶夫斯基《飞蛾》有感

张永渝


透过窗玻璃

飞蛾看着我们。坐在桌旁,

我们被烤炙,以它们远比

残翅更硬,闪烁的眼光。

 

你们永远是在外边,

隔着玻璃板,而我们在屋内

愈陷愈深的内部,飞蛾透过

窗子看着我们,在八月。

——《飞蛾》·<<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波兰>

     扎加耶夫斯基·桴夫译

 

 

    诗里,窗子不仅是玻璃和窗框、密封条组合在一起的建筑构件,更像是一架天平,隔开了屋内外边;隔开了我们飞蛾”——一个坐在桌旁,愈陷愈深,一个目光闪烁,烤炙着我们,却把轻盈之思与言外之意连在一起,因了恰当的距离达成某种平衡。

本诗平常如话、脉络清晰,结构谨严,词句有劲。隐喻套叠却层次分明——窗里窗外区别于物理空间,肉眼所见与内心所感受制于被思维管辖的心理空间,意味随诗歌长度的延展愈陷愈深,至第七行,文辞与主旨黏合在一起。此处作者无意过分迁延,采用了分句错茬啮合的手法,首尾重复,却又猛地弹开——“在八月。余音儿往梁上绕,如一枚升腾的薄荷引人有贾岛《寻隐者不遇》之想——“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王家新说:所以,诗中最后出现的不再是飞蛾,是灵魂出现了。不仅是我们在看飞蛾,也是某种痛苦的生灵在凝视我们——这首诗就这样写出了一种被看,一种内与外的互视。它让我们生活在一种目睹之下。一个东欧诗人的内向性,就这样带有一种特有的诗歌良知和道德内省的力量。

这段话让人想起《易经·乾卦》之九三爻辞: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有才德的君子始终是白天勤奋努力,夜晚戒惧反省,虽然处境艰难,但终究没有灾祸)看来,作为一种自我教育的手段,自省几乎是习文弄武最基本的桩步:可壮肾腰,强筋补气。不能一蹴而就,还须扎实沉稳。         面对喧腾的信息,波谲诡怪的现实,如何表达因应付繁杂多变的人事和经济而产生的焦灼、渴望和求而不得的矛盾? 本诗不仅是说明书,又是清凉辞——让“我们”在行进中自省,在纠结时清警,颠踬处奋起。

为了给:一个东欧诗人的内向性’”里的东欧诗人(而非内向性)划个重点,且把同一篇文章(《诗的见证神秘学入门·王家新)里出现的扎加耶夫斯基一首标准的“东欧诗”转录于下——

奥斯维辛的燕子


在营房的寂静里,

在夏日星期天的沉默中,

燕子的尖叫声传来

 

那究竟是不是人类的言说

最后剩下来的?

 

空一行,另起一段。江西木朵致刘山林的信里有这样的话:对于我本人来说,挺忌讳别人在诗人这个称谓前再加上其他词”——“我也曾在《代代相传的称谓》这篇诗学散文中谈论过附加在诗人这个妥帖称谓之前的其他前缀的不必要性。”散文《代代相传的称谓》谈论诗人的前缀问题”。如下是文章的结尾:杜甫“总是凭借诗自身的光亮’守住并永享了‘‘诗人’这个代代相传的称谓至高的荣誉”,此诚为不刊之论

201831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器皿的改变
后一篇:批评家之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