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后感一则

(2018-01-03 19:54:27)
标签:

杂谈

分类: 杂文、随笔、评论

读后感一则

张永渝

“正如鲜活的树木,它的几千条根须从地下的泥土中汲取营养,同时它的叶片从拂过的每一阵清风中吸入气体,才能建造出纤维组织——同样,人的头脑也需要通过训练从每个领域的思想中获得养料,然后用它的生命力对其进行转化,使之成为力量的大脑积淀。”

这是查德伯恩写在《博物学四讲》前言里的话。如上类比可以佐证它的观点——“传授知识,只是教师职责的一小部分而已。这不容轻视,但是,在生活中陶冶心智,赋予它生存和拓展的能力,让其成长,这才是教育”。

自我潜藏在原野中,想象是轻盈塑造飞鸟。智慧深埋在作品里,会意是矿石溢出来的蜜。如前所言,临摹仿写只是作家职责的一小部分而已。在生活中陶冶心智,赋予写作以时代感和值得思考的内容,让作品自我生长,随着环境、风格和内在品质,长成各自成熟的模样,这才是写作。

读书有感,以诗为誌——

写对智力的重要性

体现在它的创作过程

和博物学一样

“它呈现的对象,它磨练的能力

过程的准确性和结果的壮观1

写是媒介、是工具,是手段

或许,还是智慧本身。

10万种植物和修辞,

20万种动物和词汇,

它站在多样性的中心

还有上千种

不同的形态和语言

 

 

写是智慧。同时

关乎品味

简而言之,就是非功利的美

为了赞美它的无私

戏剧和诗歌的大军征募了

莎士比亚的鹅毛和杜甫的软笔

哦,赞美那些创造者

“他的语言像叶片般丰富

如玫瑰和紫罗兰一般绚烂

还有着老鹰般的敏捷

雏鹿般的柔弱和蛇一般的鬼祟2

博物学家丧失诗意和

诗人缺乏博物学知识一样——

“没有比这更荒谬的了”3

 

从运动的角度看

他们是一类人

显微镜下,每个小时

都是全新的世态与人情

星光的轨迹,

牵动细如蛛丝的心理变化

页岩的纹理埋在

鱼鳞一样的句子和碎裂的

意识流动里。

 

每一种树,每一个范式

它的特殊装置都展现出

一个人格神

那就是自然——

“单是蒲公英

漂浮在娇弱的绒球上的

一粒种子

就能把无神论从根脉上铲除4

随便找出《小雅》里

“终和且平”一篇

就值得永矢弗谖

“敬而听之”。

201813

 

1234:详P.A.查德伯恩《博物学四讲》,邬娜译。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