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饰的差异与相同的鄙视张永渝
(2017-12-07 01:13:28)
标签:
杂谈 |
分类: 杂文、随笔、评论 |
服饰的差异与相同的鄙视
张永渝
“穿着色彩鲜艳的、绣花无袖短羊皮夹克,粗亚麻衬衫用蓝黄红相间颜色的皮带仅仅地束在亚麻裤子里”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在罗马尼亚的某些城市,如此表述多半用来形容一个罗马尼亚族裔的青年。
生活在同一城市,德国学生的典型打扮则是这样——
“硬领,军用平顶帽呈一个角度戴在头上,使他看起来很有朝气,兄弟会色彩展示在胸前宽宽的丝带上”。
要是这两类人见面,“也许会大打出手”。
可那边过来一个哈西德派拉比(犹太人):“他身穿黑色的、有腰带的长袖衣服,皮肤像书呆子那样苍白,在一个狐狸皮帽子下面,有长长的螺旋形侧扣。”
罗马尼亚人和德国人找到了共同的侵犯目标,他们会联起手来搞事情。这么说吧,不管是什么族群,都能找到共同的鄙视对象,那就是“保留传统的价值观,也发展新的价值观”的犹太人。
如上所引事例来自尼尔·弗格森的著作《世界战争与西方的衰落》。此中意味与汉语的那个著名的绕口令《打南边来》,有相通之处——
打北边来了一个哑巴,腰里别着一个喇叭
提搂鳎蚂的喇嘛要拿鳎蚂去换别着喇叭的哑巴的喇叭
别着喇叭的哑巴不愿意拿喇叭去换提搂鳎蚂的喇嘛的鳎蚂
提搂鳎蚂的喇嘛就给了别着喇叭的哑巴一鳎蚂
别着喇叭的哑巴抽出喇叭就给了提搂鳎蚂的喇嘛一喇叭
也不知是提搂鳎蚂的喇嘛打了别着喇叭的哑巴
还是别着喇叭的哑巴打了提搂鳎蚂的喇嘛
是喇嘛回家炖鳎蚂哑巴回家滴滴答答吹喇叭
(2017、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