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永渝读诗之一

(2017-09-30 20:25:53)
标签:

杂谈

分类: 杂文、随笔、评论
永渝读诗之一
罗伯特·哈斯《形象》简析

小孩从小溪里取来蓝色黏土,
女人塑了两尊像:一个侍女和一头鹿。
那是鹿从山上来到红杉峡谷
静静吃草的季节。
女人和小孩凝视那仕女像,
那未经修饰的丰满,那优雅,那阴影般的光泽。
他们不确知她从何处来,
只知小孩拿来,女人双手捏塑,
而铅蓝色的黏土出自小溪,
日落时分鹿又是会在那儿现身。
——《形象》·<美>罗伯特·哈斯  陈黎 张芬龄译

本诗具有浓烈的象征意味。小孩象征着天真,女人象征着智慧,小溪象征着流动,侍女,优雅,还有神秘的鹿。诗里的鹿如山里的鹿一样神秘、优雅、难以琢磨。如果说,和侍女在一起、第一只鹿是一个塑像,第二只用于介绍时令的鹿是鲜活的生命,而第三只交代时间“日落时分”的鹿就是一种象征:它象征着神秘、难以琢磨的灵感和诗歌“形象”。层层递进的文法恰如灵感和它的鹿,毫不突兀,自然真切。因为毛衣上的“形象”,不是贴上去的,而是绣进去的。

以诗论诗有多种写法,罗伯特·哈斯的方法比较“形象”:将道理隐于事件(何妨是虚构的),创设一种平静、神秘的语言环境,以平淡如话的语调,精粹、凝练的形象,紧紧围绕几个核心意象精心编织,寄于整体的情调和氛围,表达对诗艺的沉思——“小孩拿来,女人双手捏塑”,可视为天真唤起,智慧塑造;“不确知”,即诗之不确定性;“未经修饰的丰满”,指的是朴素饱满的语言风格和效果;“铅蓝色的黏土”,诗歌的材料,离不开流动的生活。  《形象》告诉我,“以诗解诗”更重要的不是它要表达的哲理,而是对情感的把握和呈现的方式。“风格和情貌”,有时候就是形象、就是道理本身。
本诗摘自《当代美国诗双璧》,这本书是美国罗伯特·哈斯/布兰达·希尔曼诗选集,他们是一对夫妻。译者陈黎、张芬龄,也是一对夫妻。他们翻译的辛波斯卡诗选《万物静默如谜》,在汉语诗界,影响巨大。
<简介>
罗伯特-哈斯于1941年生于美国旧金山。著有诗集:《时间与物质》(2007),《人类的愿望》(1989),《赞美》(1979)以及《野地向导》(1973)。他是波兰诗人米沃什的主要英译者,1995-1997年间任美国桂冠诗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赢家
后一篇:进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